【或問子産章】
精義 范氏曰:子産有君子之道四,惠其一也,語其德行,惠為多,故曰“惠人”。子産,養民者也,未及為政;管仲,為政者也,未及知禮。
語類 問:‘集注云二子“於聖人之道,概乎未聞”。然觀管仲“非鬼神通之,精神之極也”之語,與子産論伯有事,其精思察理如此,恐亦未可謂全不知聖人之學。’曰:‘大處他不知,如此等事,他自知之。且使子路為鄭國,必須强似子産。觀其自謂三年為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則必不為强國服屬矣。’廣。
奪伯氏駢邑止無怨言。
或問 管仲之説,則蘇氏為當。吴氏别為一説,未知是否,姑存之。吴氏曰:荀子論管仲云‘與之書社三百,貴賤長少,秩秩焉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則是桓公奪伯氏之邑以與管仲也。秩秩,亦無怨言之意。
大全 問:‘管仲奪伯氏駢邑。’曰:‘亦嘗疑蘇説少異,然牽於愛而存之,此但當用吴氏説,引荀子以證之可也。’答李守約。
語類 問:‘孔子所稱管仲奪伯氏邑,“没齒無怨言”,此最難,恐不但是威力做得。’曰:‘固是。雖然,亦只是霸者事。’問:‘武侯於廖立、李平是如何?’曰:‘看武侯事迹,儘有駁雜去處;然事雖未純,卻是王者之心。管仲連那心都不好。程先生稱武侯“有王佐之才”,亦即其心而言之,事迹間有不純也。’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