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药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猫耳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十萼茄的全草。红丝线属全世界约180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 十萼茄Lycianthes biflora(Lour.)Bitter(Solanurn biflorum Lour.)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血见愁即为本种,“捣敷红肿”。本种为贵州民间草药,有清热解毒,止咳补虚的功效。 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5m。茎直立,具分枝,基部木质化,幼枝、叶下表、叶柄、花梗、花萼密生浅黄色柔毛。 单叶互生,在枝端假双生,大小不等,叶片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9~15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全缘,两面具疏柔毛;叶柄长1~4cm。花数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5~8mm;花萼杯状,有钻状条形萼齿10枚;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呈星状,径约1cm,5深裂;雄蕊5枚,花药顶裂;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6~8mm,熟时绯红色,宿萼盘状。种子多数,淡黄色,三角状卵形。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野、山谷、路旁、水边及林下。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收,除去地下部分,一般鲜用。 【药性】: 性味 淡,微凉。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补虚。 主治 《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红肿。”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火疔:将鲜毛药果叶,捶绒敷患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