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补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补语bǔyǔ

〈名〉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回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如“红得很”,“很”就是补语,表示“怎么样”。

补语

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如 “打扫干净”、“美极了”中的 “干净”、“极”。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中, 补语定义不尽相同。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主张补语是述语的“后附的副词附加语”;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称补语是 “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 陈望道 《文法简论》 主张补语是“在谓语后面补足谓语的成分, 表示谓语所关涉的事物”, 即包括有些文法书中的 “宾语”。 补语多由谓词性词语、 介宾短语和副词 “很”、 “极” 充任。 与中心语的组合,有的要靠 “得”、“个”、“得个”的辅助,有的不用。 补语在语义上并不仅限于补充说明中心语。如: “他长高了”,补语 “高”指向施事主语 “他”; “他放大了照片”, 补语 “指”向受事宾语 “照片”; “这里的风景美极了”,补语“极”指向中心语“美”。根据结构和意义上的特点,一般语法书把补语大体分为七类:(a)表结果的,如“他被一场哭声惊醒”、“他把钱花得净光”;(b)表程度的,如“天冷极了”、“记得不清楚”;(c)表趋向的,如“霞光渐渐淡下去”、“你说下去”; (d)表时间处所的,如: “他生于1949年”、“济南解放于1948年”,“他从头直冷到脚跟”、“青年们一齐涌向窗前”;(e)表数量的,如“我看了两遍”、“激战持续了八小时”;(f)表可能的,如“这帐本拿不得”、“这本领学得会”;(g)表状态的,如“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那脸蛋长得圆圆的”。补语和宾语容易混淆。一般地说:补语是动作的结果、程度、时间、处所、趋向、状态等,由谓词性词语充任;宾语是与动作相关的事物,主要由体词性语词充任,也有由谓词性词语充任的。

补语

补语

词组中动词和形容词后边的补充说明成分或句子中谓语中心后边的补充说明成分。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以及性状的程度等。补语可以由词来充当,也可以由词组来充当。有些补语前边要用结构助词“得”。如:“情况已经调查清楚了”中的“清楚”,“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中的“更加光辉灿烂”。

☚ 多层状语   独立语 ☛
补语

补语

句子成分之一。用在谓语后补充说明谓语的情况、程度、数量和处所。又可细分程度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动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受事补语、施事补语、关系补语、比较补语、工具补语等小类。常常用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或介宾词组充当。如《韩非子·和氏》:“子奚哭之悲也。”形容词“悲”补充说明“哭”的程度。《庄子·列御寇》:“[子]何得车之多也。”形容词“多”补充说明“得”的情况。《战国策·齐策》:“君美甚。”副词“甚”补充说明“美”的程度。陶渊明《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数量词“数十步”补充说明“行”的数量。李斯《谏逐客书》:“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介宾词组“于戎”“于宛”“于宋”“于晋”作补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资治通鉴·汉纪》:“[战舰]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介宾词组“以帷幕”作补语表示工具。《汉书·萧何曹参传》:“至者,参辄饮以醇酒。”介宾词组“以醇酒”作补语,表示行为对象。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词组一般要移到动词前面。

☚ 状语   主谓倒装 ☛

补语

句子成分之一。用于谓语之后,对谓语进行补充说明的语法成分。主要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时间、处所和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等。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动词、处所名词、数量词和介词结构充当。如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数量词“数十步”,表示谓语“行”的数量。介词结构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往往要移到谓语前作状语。如《孟子·梁惠王上》: “杀人以梃与刃”,可译为“用木棍和刀子杀人”。

补语

补语

❶指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中心的成分。如: “收拾得干干净净”“高兴极了”,前者是动补结构,后者是形补结构,都是述补结构; 其中 “干干净净”“极”都是补语。汉语语法著作对于补语的理解大致有如下几种:
❶对述语而言,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认为补语是述语的“后附的副词附加语”。
❷ 对动词、形容词而言,张志公 《汉语语法常识》认为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的补充语”;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认为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
❸兼对述语和动词、形容词而言,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认为 “补语是附加在谓语后面或其他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后面的成分”。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补语,除名词、同位短语、“的”字短语外,一般的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补语,例如: “喊了起来” “高兴极了” “见过一面”“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急得手都发痒”“准备得怎么样”“出现得比较早” “难过得掉下泪来”“高兴得跳起来”。补语的作用主要是对中心语进行补充说明; 根据补充说明的内容,补语可以分成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等类型。表示数量、时间、处所、对象、手段等意义的补语前一般不加“得”,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作补语,前面要加“得”,例如:“笑得极不自然” “把她衬托得秀气动人” “兴奋得瞌不上眼”。也有用“个”“得个”接放在补语之前的,如:“雨下个不停”“闹得个不亦乐乎”。
❷指一般所谓宾语、补语和能愿动词后边的动词性成分。陈望道《文法简论》:“补语——即在谓语后面补足谓语的成分,表示谓语所关涉的事物。我们的补语包括有些文法书中的 ‘宾语’。我们以为如果称为 ‘宾语’而可以包括施事,倒不如称为补语的好。”例如: “我读书” “台上坐着主席团”“这便是闰土”中的 “书”“主席团”“闰土”。能愿动词 (衡词)作谓语,后面的补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如 “我们应该去”“天气不该再热了” 中的 “去” 和“热”; 一般语法著作则视为状中结构中的谓语中心。参见 “宾语”“连谓短语”。

☚ 介系副语   补充成分 ☛
补语

补语buyu

语法学术语,指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补语可以表示结果(如“这个问题昨天就讨论清楚了。”)、表示状态(如“地里的麦苗长得绿油油的。”)、表示程度(如“这个故事生动得很。”)、表示趋向(如“请你把这块黑板拿出去。”)、表示数量(如“这个文件要认真读几遍。”)、表示时间(如“我在学校住了三年。”)、表示处所(如“熊猫生长在四川。”)、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这件衣服很素雅,你穿得。”“没有洗干净的瓜果吃不得。”)等。
可以充当补语的词有❶副词,如“山上的路陡峭得很。”
❷形容词,如“她的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
❸动词,如“母亲高兴得笑了。”“整个荷花淀震荡起来了。”
❹数量词,如“水生笑了一下。”
❺代词,如“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可以充当补语的短语有:
❶联合短语,如“老师讲得严肃认真。”
❷偏正短语,如“小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苍白。”
❸介宾短语,如“他的汽车停在树荫里。”
❹动补短语,如“我们今后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得多。”
❺动宾短语,如“演员们唱得很有感情。”
❻主谓短语,如“小英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补语前面经常用“得”字,但它并不是补语形式上的固定的标志,即并非一切补语之前都需要或都可以使用“得”。一般说来,表示结果、状态、可能及某些表程度的补语,必须用“得”;表示结果的补语如果是由动词或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的,一般不用“得”;表可能的补语,其否定形式不能用“得”;表时间、处所、数量、趋向以及某些表程度的补语,不能用“得”。
由于宾语和补语都是同谓语发生关系的成分,且大部分位置相同,所以有时不易区分。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从它们各自的词性、它们与谓语之间的不同关系和不同结构来区分,如介宾词组一般不作宾语、补语和谓语之间有时必须插入“得”字等等。而在古汉语中,却往往“宾补不分”。这是由古汉语的种种特点决定的。如“饿死首阳山。”“首阳山”是补语,却未组成介宾短语。这是需要认真分辨的。

☚ 状语   省略 ☛
补语

补语buyu

述补词组中述语后面的成分,多为谓词性的词语,但也可由数量词组充任。作用是补充说明述语。补语一般分为6类:
❶结果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如:“晒(干)”,“烤(熟)”,“喝得(精光)”;
❷程度补语,说明述语所表性质或动作的程度,如:“好(极)了”,“恨(透)了”;
❸趋向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趋向,如:“升(起)”,“落(下)”,“唱(起来)”,“说(下去)”。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有时这种“趋向”是虚的);
❹数量补语,由数量词组充当,表示动量或时量,如:“走(一趟)”,“学(一年);
❺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性,如: “写得(好)”,“写不(好)”。其中的“得”和“不”有人分析为中缀,表示可能与不能。“吃得”(可以吃)是“吃得得”的简略形式,否定则为“吃不得”;
❻状态补语,表状态。肯定式与可能补语形式一样,如“写得(好)”,但否定式与可能补语形式不同。表状态的“写得好”否定式为“写得(不好)”,表可能的“写得好”否定式为“写不(好)”。

☚ 宾语   陈述句 ☛
补语

补语Buyu

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表示性状、程度、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等。常作补语的词和短语有:
❶形容词,如“我听明白了。”
❷动词,如“他把桌子搬走了。”
❸代词,如“文章写得怎么样?”
❹数量词,如“他已经工作了十年。”
❺副词,如“玉兰花香极了。”
❻形容词短语,如“树木长得非常茂盛。”“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
❼动词短语,如“他高兴得跳起来。”“木棉花红得似火。”
❽主谓短语,如“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❾介宾短语,如“我们走向未来。补语之前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得”,有的不需要。大体说来,单音节动词 形容词充当的补语,表趋向、数量、时间、处所等的补语前,一般不需要用“得”。表结果、性状的补语,一般需要用“得”。表程度的补语,有的用,有的不用。

☚ 状语   插入语 ☛

补语

动词、形容词后边表示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的补充说明成分。常由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充当。如“写得好”、“来了三次”、“高兴极了”中的“好”、“三次”、“极”,分别表示结果、数量、程度。补语前边有时用助词“得”。

补语

补语

动词、形容词谓语后边,对谓语补充说明的成分。回答“怎么样、多少次、多久”之类的问题,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的结果、程度、趋向、数量以及时间、地点等。谓语与补语之间常用“得”。其结构方式:“动+补”或“动+得+补”。常作补语的有:
❶动词、形容词,如“他拿走一个漂亮的书包”中的“走”、“他都说清楚了”中的“清楚”。
❷数量词、副词,量词一般限于动量词,副词一般限于程度副词,如“这本书我看了三遍”中的“三遍”、“这篇文章好极了”中的“极”。
❸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怎么样、怎样”,如“他说的怎么样”中的“怎么样”。
❹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如“他高兴得跳起来”中的“跳起来”、“英语说得非常流利”中的“非常流利”、“他说得大家都笑了”中的“大家都笑了”。

☚ 状语   判断句 ☛
000033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