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供销社系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供销社系统

(三)供销社系统

新中国成立前,冀中解放区的合作社,为满足军需民用,就已开始兴办加工业。1949年8月,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成立时,全省县以上合作社有各种工厂54个,职工3 963人,主要行业有皮革、花房、油坊、染坊、铁炉、酒厂、纸厂等。1950年社办工业实现利润103.7万元,占供销社利润总额的6.7%。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办工业的发展,省社提出了加工工业“为社员购销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国家服务” 的方针。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重点发展五个行业,即: 农副产品加工业、社员需要的副食品加工业、农机具维修制造、建筑器材和小型矿产品加工,并成立生产处,各专区、市、县供销社亦陆续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500多名干部。到1953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加工企业217个,其中,轧花厂89个、榨油厂26个、副食厂34个,还有些皮革、陶瓷、印刷等小厂,共有职工16 200人,资金1 389万元。
1955年,调整商业机构,对新办工业实行归口管理,供销社先后将一部分工业企业移交给了商业、粮食、手工业合作社和地方工业部门,同时接收了油棉、轧花企业和部分食品企业。省社成立生产企业局,对社办工业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分级管理”。到1957年,工业企业达到1 668个,职工18 526人,其中纳入国家计划的229个,包括轧花厂76个,油棉厂29个,榨油厂28个,副食品厂67个,和一些小型陶瓷、机铁、土纸、皮革等企业,社办工业总产值达38 685万元,利润1 006万元,占供销社利润总额的15%。
1958年,国合商业合并,供销社系统的工业企业并入国营商业系统。1962年,供销社恢复建制后,由国营商业系统分出轧花、皮革等工业企业626个。“文化大革命”时期,社办工业无多大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办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营范围的扩大,1983年10月,省供销社在遵化县马兰峪供销社召开生产加工现场会,引导、支持各地、市、县供销社大力发展社办工业。从此,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社办工业,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创优质名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96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工业企业1 311个,固定资产原值22.45亿元,工业总产值32.8亿元 (1990年不变价),职工68 557人,产品销售收入38.5亿元,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40.3亿元,上缴税金1.13亿元,实现利润4 686万元。与1983年相比,企业个数虽然减少了104个,但固定资产增加了21亿元,增长了14倍,平均每个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0.6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198.49万元。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9倍,职工增加了25 204人,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了14.1倍,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增加了42.8倍,上缴税金增长了10倍,实现利润增长了1.5倍。主要行业由过去的糕点、酱醋、轧花、皮革等初加工、粗加工,发展到果品蔬菜加工、糕点糖果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调味品制造、啤酒饮料制造、制茶、粮食植物油加工、棉花及系列产品加工、纺织针织制造、服装鞋帽制造、机械制造、水泥及其他建材制造、化肥及农药农膜制造、土畜杂品加工、废品物资加工等15个行业,近万种产品,年加工各种农村土特产品150万吨。社办工业已成为农副产品加工的主要力量和供销社的经济支柱。

☚ (二)粮食系统   二、仓储能力 ☛

(三)供销社系统

(三)供销社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供销社系统基本上没有正规仓库,在农村多是利用空闲庙宇、祠堂、没收地主的房产和租借的民房;在城市大多是用接收资本家的旧店铺、旧厂房、旧作坊等作库房。
1952—1957年,供销社自筹资金,以每年3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建设了一批仓库,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958年棉花丰收,全省储棉共借用民房22万余间。
从1958年起,全省供销社系统陆续建设了一些普通仓库、储备库、危险品库和冷库。1963年底,全系统共有各类仓库面积38.5万平方米,总容量为20万吨; 简易仓棚15.8万平方米,容量为13万吨; 露天货场195万平方米,容量为3 183万吨。1963—1965年,利用国家拨款和供销社自筹资金,对部分普通仓库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并且新建了一些专用仓库。1966—1976年,因 “文化大革命” 干扰,全省只新建各类仓库33.5万平方米,每年平均建3 635平方米。1976年粉碎“四人帮” 以后,仓库建设速度加快。到1978年底,全系统拥有各类仓库面积156.9万平方米,比1976年增加了22.7%。
1979年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供销社业务的扩大,收购与储存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此问题,1979—1981年国家对县以上供销社预算内拨款投资775.8万元,供销社自筹资金4 632万元,建简易仓库39.3万平方米,简易仓棚11.6万平方米。1983—1988年,国家投资1亿多元,新建扩建55座棉花仓库,面积28.3万平方米,储棉能力增加41.27万吨;还投资1 424万元,新建8座水果冷库,增加储量1.15万吨。1991—1993年,国家投资600万元,供销社自筹资金300万元,共兴建各类仓库面积7 890平方米。到1996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有仓库面积427万平方米,其中:县以上仓库面积335万平方米,基层供销社仓库面积92万平方米。在县以上仓库中,棉麻库面积67万平方米,化肥农药库68万平方米,水果库34万平方米,土产杂品库56万平方米。
1978年以前,全省供销社系统的仓库由业务部门各自管理使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仓库管理形式大体上有以下四种:
❶独立核算仓库。主要是供销社储运公司管理的仓库。这些仓库在首先保证本系统商品储存的同时,对社会开放,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保管费。
❷隶属专业公司的仓库。这类仓库约占10%,向本公司实行报账制。
❸库批合一的县级仓库。这部分仓库占县以上仓库的70%左右,既搞储存又搞批发业务。
❹基层供销社的仓库。由基层供销社自行管理。

☚ (二)粮食系统   三、运销能力 ☛

(三)供销社系统

(三)供销社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社自有运输工具很少,特别是基层供销社,一些商品的短途运输,主要靠人力车和职工肩挑、背扛,县级供销社拥有少量的运输工具。机动车极少,大部分是畜力车。随着购销业务的不断扩大,各级供销社陆续添置了一些运输工具。到1956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拥有汽车100辆,马车1 436辆。
1958年,省交通管理部门强调统一管理运输市场,供销社的一部分车辆被调走。据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四个专区统计,有83部汽车被调出供销社系统,其中调到交通部门72部、工业部门8部、人民公社3部,直到1959年9月,经省人委批准,交通部门才把汽车退还给供销社。1962年,为缓和短途运输的紧张局面,供销社又购买了一批运输工具。1962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拥有汽车209辆,马车3 750辆。1966—1970年处于 “文化大革命” 中,供销社的自有运输工具没有增加。1971年以后,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全省供销社系统逐年添置了部分汽车、拖拉机,相应淘汰了一部分马车。到1979年,全省汽车增加到1 459辆,拥有拖拉机1 797辆,马车减少到2 385辆。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供销社经济实力的增强,自有运输工具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加。1985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汽车4 508辆,比1979年净增3 049辆。1988年底,共有汽车4 559辆,短途运输的紧张局面基本缓解。1996年,共有汽车5 571辆。
自有运力的布局是: 1956—1966年,基本上是马车,集中在县和基层供销社,汽车集中在专区社,县供销社只有少部分。1977年,省供销社对运力的布局作了适当调整,当年底全系统拥有汽车1 167辆,其中:省供销社32辆,占2.7%;地市供销社422辆,占36.2%;县供销社641辆,占54.9%;基层社72辆,占6.7%。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有运力迅速增加,基层供销社拥有汽车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84年底,全系统共有汽车4 131辆,其中省供销社19辆,占0.5%;地市供销社524辆,占12.7%;县供销社1 315辆,占31.8%;基层供销社2 273辆,占55%。1988年底,全系统共有汽车4 559辆,其中省供销社43辆,占0.9%;地市供销社674辆,占14.8%;县供销社1 440辆,占31.6%;基层供销社2 402辆,占52.7%。1996年全系统拥有汽车5 571辆,其中市级供销社997辆,县供销社2 580辆。
在管理体制上,1955年以前,供销社自有运输工具很少,没有正式管理制度及核算办法。1956年5月,省供销社提出,自有运输工具要逐步集中,加强管理,专区社成立汽马车运输队,县供销社成立了马车运输队。是年底,邯郸、保定、石家庄、唐山4个专区社成立了汽车队。1959年,省商业厅进一步明确了自有运力的管理原则和管理办法。1962年,国、合商业分建后,供销社自有运输工具实行了定额管理。汽车实行“六定” (定人、定车、定任务、定油耗、定轮胎行驶里程、定大中修间隔时间)、“两包” (包收入、包费用)和奖惩制度等。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定额管理制度未能坚持。1978年,省供销社提出,汽车以县建立综合车队为主。到1979年底,全省已建汽车队47个,其中县级综合车队占3/4,各车队陆续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从1980年起,全省供销社系统对自有汽车的管理进行了改革,由集中管理改为以下3种形式:
❶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如地(市)、县供销社的综合车队。
❷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地 (市)、县把大部分车辆集中成立综合车队,少量汽车留给业务单位,解决急需和零星商品的运输。
❸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县供销社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主要是“定额管理、单车核算、联利奖惩”。1986年以后,供销社的储运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在保证完成本系统本企业运输任务的前提下,开展了跨地区、跨行业的维修、运输业务。

☚ (二)粮食系统   第七节 农产品流通基本经验 ☛
000247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