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本草衍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本草衍义本草类著作。宋寇宗奭著。二十卷。寇氏籍贯不详,原为澧州县吏。重视药性研究,强调临证医家处方、用药须了解药性。参考诸家之说,结合实践经验,于政和六年(1116)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卷一至卷三序例,论述诊断须准确,严防误人性命。卷四至卷二十,分论药物,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中四百六十种释义未尽药物详加论述,提出鉴别药物真伪优劣方法,结合临床指出前人对药物性味功能记载谬误,可供临床参考。有淳熙十二年(1185)江西转运司刻,庆元元年(1195)修本,光绪三年(1877)归安陆心源刊《十万卷楼丛书》本。洪贯之《证类本草与本草衍义的几个问题》 (《中华医史杂志》1954.100)也供参考。 本草衍义书名。20卷。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本书根据作者在药材鉴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书中不仅提出了许多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病例推广了药物应用的范畴。特别是作者反对迷信地服食丹药,提倡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思想在本书中有较明确的反映。建国后有排印本。 本草衍义书名。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20卷。本书在《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和实践经验,对药物进行考证和阐发,提出了不少药物真伪优劣的鉴别和实际应用的见解。共载药品472种。虽未增新药,但因其有对药物的“翻性味”而“立气味”和上述的新见解,确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本草学的面貌。 本草衍义二十卷。宋寇宗奭(生卒年不详)撰。寇宗奭,曾为澧州县吏等官,余事未详。此书成于政和六年 (1116)。卷一至卷三为序例,卷四至卷二十载各种药物。作者据自己临证经验,提出医家诊断必须准确,严防误人性命。书中收载药物四百六十余种,分别详加阐述,分辨真伪,匡正谬误,颇有参考价值。此书内容于金、元时代,分别被纳入《类证本草》一书,因而此书单行本明代以后罕传。有宋淳熙二十年 (1185)江西转运司刻,庆元元年 (1195) 修本; 清光绪三年(1877)归安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本草衍义běncǎoyǎnyì本草著作。20 卷。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 年。作者对《嘉祐本草》470 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 提出不少药物真伪优劣的鉴别与实际应用方法。 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本草衍义》系本草学著作。20卷。宋·寇宗奭撰于1116年(政和6年),宣和元年(1119年)由其侄寇约刊行。本书为补充发挥《嘉祜补注神农本草》和《(嘉祐)图经本草》二书未尽之义而著,故题名“衍义”,其编次仍依《嘉祐本草》之旧。卷1~3为序例,论述本草原始、五味五气、摄养之道、治病八要(虚、实、冷、热、邪、正、内、外)、药物剂量、炮炙诸法、州土所宜、蓄药用药之法,以及作者应用单味药的若干医案等。卷4~20为广泛参考各种文献及作者本人辨认、应用药物的经验,将《嘉祐本草》中有待深入探讨研究的药物约470种,予以进一步辨析和讨论。其范围涉及各种药物的名义、产地、性状、真伪鉴别、制法、用途等方面,并多结合具体病例加以发挥。对于药性及疗效的介绍,尤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阐发作者本人的观点,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作者还批判了服食丹药的迷信观点,指导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途径,这些都是本书的特点,但书中也有某些牵强和片面之处,须予正确对待。本书除有单行刊本外,在南宋以后有合刊于《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之后者。金·张存惠则于1249年将本书内容逐条编入《政和经史证类本草》。近现代有多种影印本或排印本。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脏腑标本药式 ☛ 本草衍义医书。又简称《衍义》。隋唐《艺文志》、《四库全书》均未著录。待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