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298天下之言性也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298天下之言性也章

【天下之言性也章】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止以利為本。
精義 伊川曰:‘天下之言性,則故而已矣。則,語助也。故者,本如是者也。今言天下萬物之性,必求其故者,只是欲順而不害之也。故曰“以利為本”,本欲利之也。’又曰:‘故者以利為本,故是本如此也,纔不利便害性。利只是順,天下只有一個利,孟子周易所言一般,只是後人趨着利便有弊。故孟子拔本塞源,不肯言利。其不信孟子者,卻道不合非利,李覯是也。其信者又直道不得近利。人無利直是生不得,安得無利?且譬如椅子,人坐此便安,是利也;如求安不已,又要褥子,以求温暖,無所不為,然後奪之于君,奪之于父,此是趨利之弊也。利只是一個利,只為人用得别。’又曰:‘故者,舊也,言凡性之初,未嘗不以順利為主,謂之利者,惟不害之謂也。’又曰:‘天下言性則故而已者,言性當推其元本。推其元本,無傷其性也。’○尹氏曰:‘故者,素也,利則順而不害也。’○或問 叔子‘以利為本’之云,恐未安。○大全 問:‘龜山以故為氣質之性,竊類莊子‘去智與故’之言,蘇黄門亦有此説。不知如何?’曰:‘之説皆非是,之失尤甚。此類須痛與辨析,方見工夫。答林德久。○語類 問:‘伊川謂“則,語助也。故者,本如是者也”,如何?’曰:‘“則”字不可做語助看了,“則”有不足之意。性最難名狀。天下之言性者,止説得故而已矣。“故”字外,難為别下字。如故,有所以然之意。’或問:‘“天下之言性”,伊川以為言天下萬物之性,是否?’曰:‘此倒了。他文勢只是云“天下之言性者,只可説故而已矣”。如此,則天下萬物之性在其間矣。’○故,是個已發見了底物事,便分明易見。如公都子問性,孟子卻云‘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只看這個,便見得性。集注謂‘故者,(是)〔其〕已然之迹也’,是無‘個’字得下,故下個‘迹’字。時舉。○故,是已然之迹,如水之下,火之上,父子之必有親。孟子説‘四端’,皆是。然雖有惻隱,亦有殘忍,故當以順為本。如星辰亦有逆行,大要循躔度者是順。問:‘南軒説故作“本然”。’曰:‘如此則善外别有本然。孟子説性,乃是於發見處見其善,亦於發處説,只是道不着。’問:‘既云“於發處見”,伊川云“孟子説性乃(拔本塞原)〔極本窮原〕之理”,莫因發以見其原?’曰:‘然。’可學。○敬之問:‘“故者,以利為本。”如火之炎上,水之潤下,此是故;人不拂他潤下炎上之性,是利。’曰:‘故是本然底,利是他自然底,如水之潤下,火之炎上,固是他本然之性如此。然水自然潤下,火自然炎上,便是利。到智者行其所無事,方是人知得自然底,從而順他。’時舉。○故,只是已然之迹。但只順利處,便是故之本。如水之性固下也,然摶之過顙,激之在山,亦豈不是水哉!但非其性爾。仁義禮智,是為性也。仁之惻隱,義之羞惡,禮之辭遜,智之是非,此則性之故也。若四端,則無不順利。然四端皆有相反者,如殘忍之非仁,不恥之非義,不遜之非禮,昏惑之非智,即故之不利者也。伊川發明此義最親切,謂此一章專主‘智’言。鑿於智者,非所謂以利為本也。云云。後世如荀卿言‘性惡’,揚雄言‘善惡混’,但皆説得下面一截,皆不知其所以謂之故者如何,遂不能‘以利為本’而然也。。○孟子怕人將不好底做出去,故説此。若將惡者為本,如水‘摶而躍之,可使過顙’,這便是將不利者為本。如伊川説,越椒之生,必滅若敖氏,自是出來便惡了。荀子因此便道人性本惡。據他説,‘塗之人皆可為’,便是性善了。他只説得氣質之性,自是不覺。
之治水’云云。
語類 凡人説性,只説到性之故,蓋故卻‘以利為本’。利順者,從道理上順發出來是也,是所謂善也。若不利順,則是鑿,故下面以行水言之。端蒙。○存疑 言之行水,是舉聖人之智以示法,非譬喻也。蓋行水是天下一大事,之行水,是古今一大智,故舉以為行智者則例。
苟求其故。
語類 問:‘後面“苟求其故”,此“故”字與前面“故”字一般否?’曰:‘然。’去僞。○‘苟求其故’,此‘故’與‘則故’卻同。故,猶所以然之意。端蒙
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或問 ‘日至之説,或但以為日之所躔,如何?’曰:‘是亦可通,然非文義所係,則兼而存之可也。’○大全 按十一經問對,千歲之日至,謂冬至之日也;牟麥之日至,謂夏至之日也。至極也,夏至者,日之長至此極矣;冬至者,日之短至此極矣。非‘至到’之至,乃‘至極’之至。故夏至一陰生而日漸短,冬至一陽生而日漸長。○時昏旦星中於午,月令差於未。以來又差。今比時,似差及四分之一。古時冬至日在牽牛,今卻在斗。古之曆書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三代而下,造曆者紛紛,莫有定議,愈精愈密而愈多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曆家要當先論太虚,以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一定位,然後論天行,以見天度加損,虚度之歲分。歲分既定,然後七政乃可齊耳。○語類 曆家自今日推算而上,極於太古開闢之時,更無差錯,只為有此已然之迹可以推測耳。天與星辰間,或躔度有少差錯,久之自(得)〔復〕其常。‘以利為本’,亦猶天與星辰循常度而行。苟不如此,皆鑿之謂也。。○集説 仁山金氏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日行一度,則周歲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也。五日一候,三候一氣,二十四氣為一歲,則為日三百六十。以天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則日有五日三時,故三候十五日為一氣,率餘七分,積三十二分而增一日,此自可以計千歲之日至。氣本起於度,故曰日至之度,然日至之度,亦有歲差,故氣與度古今不同。如冬至日在虚,冬至日在牽牛,冬至日在斗,初此歲差也。既有歲差,則冬至之度似不可定推。然言天者,以前所差之故,而推後所差之度,則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致謂算得來也,求其故者,謂推千歲以前之日至也,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謂推已後之日至也。’○通考 趙氏曰:‘以建子為正,故以夜半為朔,其至與朔同日。故云夜半、朔旦、冬至。若建寅為正者,則以平旦為朔。’○蒙引 苟求其故,求天與星辰之故也。○千歲之日至,依朱子説只是既往者。○日至之度,究竟來是就星辰上推,如二十八宿即天之體也,天無體,以星辰度數為體。○存疑 蓋治曆者,必先就今日逆推到起初源頭處,然後從源頭處歷歷推其未來者,始不差。
此章專為智而發。伊川説。
或問 ‘程子以為皆為智而發,今以章首之言推之,恐其或為性發,而非智之謂也。’曰:‘不然。章首之言,所以發明天下事物莫不各有自然之理,而是理又皆有迹而可尋,以見智之不必用而不可用,其下遂言惡。夫鑿智之説詳焉,而卒又歸章首之意,使其專為性發,則其言之詳略,豈當若是其倒置哉?’○存疑 通章大意是論理本自然,而智者當順其自然也,故程子謂‘專為智者而發’。首節言理本自然,二節言人當順其自然,末節言順自然之不難也。

☚ 11_297逄蒙學射於(舁)〔羿〕章   11_299公行子有子之喪章 ☛
000025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