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章】
大全 性之善,猶水之就下。此善字卻是就人物稟受以後而言。答王子合。○通考 仁山金氏曰:‘近於楊子。集注謂近於楊子之説,蓋告子之説,又虚於楊子也。’○困勉録 按:本定於善則不待決矣,其不善必待決也。搏激者,決之之謂也。○增訂 水非可以指性也,水之必下者,其性也;人非可以指性也,人之必善者,其性也。若但以水言,以人言,則水有多小水,人有多小人,豈復有定體哉!告子本領在‘生之謂性’一句,看水之流便是性,看人之心便是性,其病只在此。陽明謂‘能視聽言動的這個便是性’,即是此意,不知‘能視聽言動的這個’正是無分於東西之水也,故其宗旨亦只在‘無善無惡心之體’一句。若聖人之所謂性,則必視之明、聽之聰、言之乂、動之肅,乃所謂水之必下也,人之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