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蒙引 問:‘孔子之澤,雖萬世不斬,何為概以五世?’曰:‘孟子此語主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上説,故概以五世而斬之義,見於孔子猶在五世之内也。’○大注引楊氏曰:‘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此非是正解五世而斬之義,乃是以服制亦至五世而絶,以證君子小人之泽五世而斬也。○君子小人蓋以位言,無上下之别,皆五世而斬也。孔子則在君子之數,故史記以孔子入世家,嘗曰‘以吾從大夫之後’。○父子相繼為一世,三十年亦為一世,此蓋以父子相繼者言。然三十年亦為一世者,大約數,世人到三十年便有子。
私淑
精義 伊川曰:云云。‘當時門人只知闢楊墨為孟子之功,故孟子發此一説,以推尊孔子之道,言予未得為孔子徒也。孔子流澤至此未五世,其澤尚在于人,予則私善於人而已。’○或問 私淑之説。張子前説得之矣。張子之文,又有自謂私淑祖考遺訓者,其用二字正如此,亦謂私善其身於其祖考之訓耳。若程子之説,則於上文之意,恐或未通,而語勢似亦倒置,故竊以張子之説為安。張子説見小注。○通旨 朱氏公遷曰:此見孟子以道統自任,‘無有乎爾’之云亦是此類。雖為自謙之辭,實則自任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