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奥地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奥地利Austria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澳大利、澳地利、澳地利亚、 奥士里亚、敖地里亚国、奥地里亚、澳国、奥司脱利亚等。在今欧洲中部内陆。公元前400年, 克尔特人在此建立诺里孔王国。公元前15年为罗马占领。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在此设边境堡垒。 881年匈牙利人侵入。1156年成为公国。13~19世纪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为欧洲列强之一。1867年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1920年成立奥地利共和国。1938年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55年独立,同年10月宣布永久中立。首都维也纳。 奥地利ào dì lì欧洲中部的一个国家。[英] Austria。1854年6月《遐迩贯珍》第六号:“我英国相同联合者,有佛兰西、土耳其、奥地利、普鲁士等国,俄罗斯惟自恃本国而已。” 奥地利欧洲中部内陆国。全称奥地利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成立共和国。1938年为法西斯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被划分为苏、美、英、法4个占领区。1945年4月27日奥发表独立宣言,成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苏、美、英、法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并于同年10月撤军。奥地利重新获得独立。国土面积83858km2,人口807.2万(1997)。首都维也纳。1971年5月28日与中国建交。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7m,为全国最高点。多瑙河流贯北部,在境内长350km。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7~10℃,年平均降水量700~900mm。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25170亿先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万先令。1997年汇率:1美元=12.20先令(奥货币)。1997年工业产值8841亿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1997年工业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13.8%。1997年农林业产值348.9亿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农林业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0.65%。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牧场占13%。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有余。1997年接待游客2387万人次。1997年全国铁路总长5672km,客运量1.84亿人次,货运量7437万t·km。公路总长约10.6万km,其中高速路1607km。内河航线长350km,1997年货运量920.41万t。有3家航空公司(其中2家私营),共有77架飞机,飞往49个国家,87座城市。1997年共运送旅客为552.7万人次。有6个机场。维也纳施威夏特机场是主要国际机场。学龄儿童享受9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由国家供给。持有高中毕业文凭可免试上大学。1997年有各类中小学、职业学校6800所,在校学生120.16万人;大学18所,大学生22万人。奥地利2003年人口811.8万。国庆日10月26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318亿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7万欧元。通货膨胀率1.8%。失业率4.2%。2003年工业、农林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2%。 奥地利Austria中欧内陆国家。同联邦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接壤。面积83853平方公里。人口755万(1985年),98%是奥地利人,讲德语。首都维也纳。东阿尔卑斯山脉东西横亘,占全国面积的70%。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和多瑙河谷地。大部属多瑙河流域。富水力。矿藏有菱铁矿、铁矿、石墨、褐煤等。19世纪为欧洲列强之 一。1938年被法西斯德国吞并。二次大战后曾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1955年恢复独立,并宣布永久中立。工业较发达,主要有钢铁、有色金属、精密机械、化工、木材加工、纺织等,林牧亦重要,乳制品和木材均有出口。山青水秀,气候多样,旅游业发达。 奥地利中欧内陆国。面积8.38万平方千米,人口771.2万(1990年),兵力4.4万(1991年)。为欧洲委员会、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1971年5月28日同中国建交。 奥地利 奥地利国名,全称为奥地利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同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意大利、西德等国为邻。面积83,853平方公里。人口7,555,338人 (1981年),98%以上是奥地利人,其余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和马扎尔人等。居民中88%信天主教。讲德语。首都维也纳。全境70%为东阿尔卑斯山地。大格罗克纳峰海拔3,797米,为最高峰。东北部为维也纳盆地及多瑙河谷地。北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多瑙河流贯北部,大部属多瑙河流域。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湖泊众多,最大的是与西德、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和与匈牙利共有的奈齐特尔湖。属温带阔叶林气候,低处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1月平均气温—5——1℃,7月17—19℃; 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夏季多雨。矿藏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等。工业较发达,主要有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器、纺织、造纸等。镁砂、石墨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产品是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多瑙河是水运干线。铁路长5,800多公里,公路长3万多公里。出口钢铁、木材、机器、纸、矿物原料; 进口机械、电器设备、煤、化学制品、车辆。货币为奥地利先令。公元前15年为罗马占领。8世纪法兰克王国在此设边境堡垒。公元1156年成为公国。13—19世纪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67年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1月12日成立奥地利共和国。1938年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第二次大战后曾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55年同四国签订和约后恢复独立,同年11月宣布永久中立。对外奉行缓和和睦邻政策。1971年5月28日同中国建交。 ☚ 智利 奥克兰 ☛ 奥地利Austria全称奥地利共和国。欧洲中南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和公营经济兼而有之的混合经济。其国土面积8.4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800万(1998年),首都维也纳,货币名称奥地利先令。奥地利是发达资本主义中立国家。以外贸立国,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它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二次大战中,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曾被列为穷国。战后经济恢复迅速,1949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1937年的水平。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法律宣布为永久中立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跻身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5.5%,1973~1984年为2.5%。失业率很低,长期保持在2%以下。工农业发达。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在世界上颇享声誉。工业主要特点有:(1)国有化程度高,是西方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其产值和职工人数均占全国工业产值和职工总数的20%左右。(2)钢铁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并首创吹氧炼钢法。但钢产品结构比较落后,亏损也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率达104%。主要有小麦、黑麦、玉米、马铃薯和甜菜。旅游业也很发达,1987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095美元,居世界首位。近几年来,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竞争,包括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削减国家补贴,减少社会福利等。所有这些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2172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 85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2位。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617.17亿美元,进口额为682.6亿美元,1996年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为78%。1997年,其外国直接投资23.54亿美元。1998年,其国际储备总额为252.08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