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恶

中恶

旧时迷信的说法,人被鬼魅侵害,突然晕倒叫中恶。

☚ 千秋幡   撩蜂剔蝎 ☛
中恶

中恶

中毒。例第六回: “见武大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皆突出,就知是中恶。”

☚ 撇   葫芦提 ☛

中恶种恶zhōnɡ nɡě

陷害;中伤。例:给人搁事,陷害人,有意给人~。
❍ 把没有的事,硬说成有,想给人~讹人。也说“中命”。
《后汉书·王允传》:“而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李贤注:“中,伤也。”

中恶0710中毒;着邪。官话。《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刘青见汪革坠马,慌忙扶起看时,不言不语,好似~模样,不省人事。」
生病程度

生病程度

患小病:疾瘯 头疼脑热 头痛额热 头痛脑热
很容易发愁和生病:工愁善病 善病工愁
经常生病:七病八痛
感情丰富,却又时常生病:多情多病
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缠绵床褥
患恶疾:
得暴病:中恶
久病,被疾病所困:阻疾

☚ 生病的样子   多病 ☛

中恶

❶古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泛指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 突然厥逆不省人事的病证。 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证治要诀·中恶》: “中恶之证, 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 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 或头旋晕倒, 昏不知人。 即此是卒厥、 客忤、 飞尸、 鬼击。 吊死、 问丧、 入庙、登冢, 多有此病。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 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名调脉平胃散。”《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包括中恶候、 中恶死候、 尸厥候、卒死候、卒忤候、卒忤死候、鬼击候、卒魇死候、魇不寤候、 自缢死候、溺死候、 中热暍候、 冒热困乏候、冻死候等。
❷指小儿的一类急性病证。《诸病源候论·中恶候》: “小儿中恶者……其状先无他病, 卒然心腹刺痛, 闷乱欲死是也。”
❸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 “五尸者……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医宗金鉴》列作奇穴,名中恶。近代《中国针灸学》易名传尸。位于胸侧部,乳头外侧3寸处, 约当第四肋间隙。 主治疰忤,腹痛, 胸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恶

病名。出《肘后方·救卒中恶死方》。中,击中之意。中恶指人体被邪恶之气所击中; 或冒不正之气而患病; 或见怪异之物而惊恐出现的精神过度紧张而产生的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语言错乱。甚至口禁、晕厥等症。

中恶zhōng’è

病名。出《肘后方·救卒中恶死方》。古人所谓中邪恶鬼祟致病者。《证治准绳·杂病》: “中恶之证, 因冒犯不正之气, 忽然手足逆冷, 肌肤粟起, 头面青黑,精神不守, 或错言妄语, 牙紧口噤, 或头旋运倒, 昏不知人, 此即是卒厥、客忤……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 明·徐春甫指出本病“非若世俗所谓鬼神之妖怪也。……如病此者, 未有不因气血先亏而致者。气血者, 心之神也。神既衰乏, 邪因而入, 理或有之。血气两虚, 痰塞心胸, 妨碍升降, 不得运行, 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 视听言动, 皆为虚妄” ( 《古今医统》)。可先以苏合香丸灌服, 候稍苏, 以调气散( 《证治准绳》: 木香、香附、人参、橘皮、藿香、炙甘草) 合平胃散治之。

中恶

中恶

中恶是指由卒然冒犯秽浊之气而骤起心腹疼痛,闷乱欲死,甚则突然昏倒,或妄言错乱的证候。《医学纲目》:“病者卒心腹胀满,吐利不行,如干霍乱之状,世所谓中恶是也。”《证治准绳·诸中门》:“中恶之证,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乱,牙紧口噤,或头旋晕倒,昏不知人。”
病名考证
中恶名称见《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有“中恶候”,其中将“卒忤”、“鬼击”、“尸厥”等皆归属于中恶一类。《千金要方》则明示“卒忤即中恶也”。《丹溪心法》亦说“尸厥者,即中恶之类”。《医学正传》称“冲恶”。《温病条辨·中焦篇》沈目南注:“中恶之证,俗称绞肠乌痧。”
病因病机
由人体素虚,突然被秽浊之气所侵犯。使阴阳违悖,脏气逆乱所致。如沈目南云:“中恶之证……即秽臭恶毒之气,直从口鼻入于心胸肠胃脏腑,壅塞正气不行。”《太平圣惠方·治中恶诸方》说:“夫中恶者,是人精神衰弱,为鬼邪之气卒中之也。夫人阴阳顺理,荣卫调和,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将摄失宜,精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气,其状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此所谓“鬼邪”、“鬼毒”,即指秽浊之气。《杂病源流犀烛·邪祟病源流》:“邪祟,内外因俱有病也。……乃极虚之候,非为鬼邪所侮也。”可见正虚邪犯,是导致本证的根本原因。
辨证施治
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二类:
(1)脏气逆乱:症见突然心腹胀满,疼痛,闷乱欲死,干恶,大便不通,甚则卒起昏仆,口不能言,四肢厥冷,脉微细。证由卒犯秽浊之气,脏腑之气逆乱所致。治疗如昏厥不醒者,急用棉花醮醋熏鼻,或石菖蒲研末吹鼻,并填于舌底,或捣韭取汁灌服;亦可用针刺人中、十宣等穴,干恶腹痛者灸神阙,刺足三里、内关等穴;药物治疗宜芳香辟秽,化湿去浊。以苏合香丸或玉枢丹灌服,苏后可用《证治准绳》的调气平胃散。方取木香、乌药、白蔻仁、檀香、砂仁、藿香、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共奏理气宽中,芳香化浊之功。《太平圣惠方·治中恶诸方》载: 中恶见心膈不利、闷乱欲吐者,可用桂心、生姜、栀子仁、豆豉、人参芦煎汤催吐,得吐即止;如心腹刺痛烦乱者,可用麝香、犀角屑、木香理气辟秽,开窍;如中恶客忤垂死者,可用朱砂丸。方中朱砂、雄黄、麝香芳香开窍辟秽;炮附子回阳救逆,巴豆(去油)荡涤秽浊。
(2)心神失守:症见骤起妄言错语,骂詈不避亲疏,如醉如狂,或悲泣呻吟,沉默寡言,指事颠倒,如见鬼状等。《医学纲目》:“有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沉沉默默,妄言谵语,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讥嫌,……登高陟险,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见人,如醉如狂,其状万端。”证由心气先虚,复冒秽恶之气,以致心神失守,或气血虚亏,痰蒙心窍,逐致本证。诚如《古今医统·邪祟叙论》引丹溪语分析其病机说: “俗云中恶者,……未有不因气血先亏而致者。气血者,心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血气两虚,痰塞心胸,妨碍升降,不得运行,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为虚妄”。治宜辟秽化浊,养正安神。方用辟邪丹。以人参、白术、当归补养气血;茯神、辰砂镇惊安神; 苍术、菖蒲、远志、木香、鬼箭羽、牛黄、麝香等芳香辟秽,理气化痰。本证的治疗可与“癫证”、“狂证”条同参。

☚ 瘟痧   疟疾 ☛

中恶zhōng è

apoplectic disease


中恶zhòng è

syndrome caused byfright

中恶

中恶attacked by pestilent factors

病名。出自晋葛洪《肘后方·救卒中恶死方》。指因触冒不正之气,或卒见怪异而致大惊恐,突然出现手足逆冷、头面泛青、精神恍惚、头目昏晕或错言妄语,甚则昏厥的病征。

☚ 桎羽之人   中风 ☛
000031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