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各类服务网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各类服务网点

(二) 各类服务网点

1.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网点。197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有生产资料供应点2 807个,1992年发展到4 381个,比1979年增加58%,有18 274人专门从事农资供应和辅导工作。除专业商店外,有的基层社还在农副产品收购部兼营化肥、农药,并组织农村“双代店”、村级综合服务站代销化肥、农药。同时,改进商品包装,开展拆零供应,进行技术辅导,农忙季节做到送货下村到户。部分基层供销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乡村开办庄稼医院、庄稼诊所、技术咨询站、配药站等服务组织,对农作物病虫害开展诊断、配药、咨询、培训等一条龙服务。1992年全省基层供销社已发展这类组织近1. 2万个。
2.农副产品收购网点。浙江的农副产品收购网点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到1983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农副产品收购网点3 582个。1985年以后,由于流通体制的改革,供销社对农副产品的收购也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购方式,对棉花、黄红麻、蚕茧等大宗农产品,采用“划片定点”、“预约投售”等组织收购方式;对常年上市的农产品,合理设置收购点,积极做好门市收购;对零星农产品和一些交通不便的乡村,组织职工走乡串村上门收购,同时广泛推行联营和代理制,为农民代销,组织产销直接见面,减少经营环节,实行直线流通,或农商联营。随着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放开,农村多渠道流通的发展,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网点也相应调整收缩。到1992年,全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网点有3 115个,比农产品市场放开前的1983年减少近13%。
3.废旧物资收购网点。浙江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网点遍布城乡,最多的1985年全省达1 268个,到1992年仍有1 169个。除此,农村还有不少综合收购站兼收废旧物资业务。1980—1989年的10年中,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收购废钢铁252.99万吨、废橡胶6.02万吨。在做好收购的同时,供销社还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加工利用和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开拓各种废旧物资的新用途,提高利用价值。
4.生活资料供应网点。浙江农村生活资料供应网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农民生活必需品都是按人配给,凭票供应,由供销社经营,因此,基层供销社一般采取分散建店的原则,在各乡镇、中心村庄开设供应网点,为农民生活服务。1980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生活资料供应网点13 390个,其中副食品商店4 103家、百货商店4 356家、日用杂品店1 250家、综合性商店3 681家。改革开放以来,基层供销社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集中人力、财力在中心集镇兴建综合性商场,积极组织丰富多彩、适销对路的生活资料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消费需要。到1992年末,基层供销社生活资料供应网点发展到15 562个,其中副食品商店3 584家、百货商店3 624家、日用杂品店977家、综合性商店4 029家、专业商店3 348家,共有68 140名职工在商店服务(表5-5-2);同时,在大中集镇供销社已陆续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大中型商场。仅参加大中型商场联谊会的就有108家。这些商场装璜美观,环境优雅,品种齐全,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此外,浙江供销社的工业品批发业务也有所发展。1983年全省有工业品批发机构301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供销社从省到县相继建立工业品供应专业公司,到1992年底,全省各级有工业品采购、供应网点1 935个,其中基层供销社工业品批发部1 076个。这些公司和采购部与生产单位挂钩,直接从厂家进货或实行厂商联营;供销社系统搞联购分销,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流通费用,降低商品成本,直接向社会经商单位批发供应货源,供应市场,满足农村农民的消费需求。

表5-5-2 基层供销社生活资料网点


单位: 个


年份
商店
数量
1980198519881989199019911992
合计13 39016 69014 43114 59714 64216 14615 562

副食品
百货
日用杂品
综合性
专业店
4 103
4 356
1 250
3 681
4 464
4 815
1 030
6 381
3 896
4 395
1 060
5 080
3 918
4 362
1 042
5 275
4 057
4 042
1 116
5 427
3 892
3 759
1 018
4 485
2 992
3 584
3 624
977
4 029
3 348

5. 乡村商业服务网点
(1)农村代购代销店。为了解决偏远村庄农民购销方便,供销社与当地村集体生产队或个人采取联合办店的形式,开展购销活动。生产队或个人出场地、人员,代供销社收购农产品、废旧物资,代供销社销售农药、化肥、小农具和生活日用品。每月供销社按收购、销售发生金额,付给手续费。1977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有“双代店” 14 649家,1980年最多时发展到15 291家,1990年以后由于供销社机构变动,“双代店”也逐年减少,但规模、服务内容不断扩大,不少供销社与乡村集体联办的代购代销店发展成为综合服务站,1992年全省尚有 “双代店” 5 288家。
(2) 村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站是由农村代购代销店扩展服务功能演变形成的,集商品购销、生产技术和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服务组织。全省大致分三种类型:
❶供销社与村集体合资联营;
❷供销社与村合作组织联合;
❸以供销社为主,村队配合兴办的。1991年7月桐乡县崇福供销社与留良乡湾里村共同投资联办了第一家村级综合服务站——湾里村综合服务站,全站10名工作人员,开设综合经营组、植保配药组、水利排灌组、农田机耕组、农机维修组、农科实验组、卫生保健室、图书室、电视录像室、妇女活动室、青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六组六室”,还有4家小商店,以“保本微利”的原则,开展7个项目的有偿服务,使农民购买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不出村,大件商品实行预约订货上门代办,农忙季节化肥农药送货上门,深受农民欢迎,为全省树立了样板。到1992年底,全省村级综合服务站发展到1 005个。
6. 饮食、旅游服务网点
(1) 饮食服务。1956年,全省供销社仅开办饮食服务业51家,从业人员100余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供销社开的饭店、旅店都成了人民公社的招待所。1961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恢复,供销社的饮食服务业也有了恢复和发展。经营的行业从饭菜、旅宿逐步扩大到经营点心、茶水、照相、洗染、浴池、修理等。到1964年饮食服务网点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当年全省共有饮食服务网点420个。1976年底发展到755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供销社进一步加强了饮食服务网点的建设,并扩大规模和功能。1979、1980两年,省供销社核定余姚、淳安、安吉、奉化、宁波、温州等35个市县供销社饮食服务网点建设额度共311.4万元。1980年末,全省饮食服务网点发展到972个,从业人员4 689人,农村主要集镇和水陆交通要道基本上都有供销社的饮食服务网点,增添了不少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内容的多功能服务的大厦、酒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到1992年,全省供销社饮食服务网点达1 078家,其中,设在农村的有918家,包括饮食业 (含冷饮) 362家,旅店405家,理发11家,浴池3家,洗染3家,照相40家,日用品修理业29家,其他服务点65家(表5-5-3)。旅店业设有2.1万多张床位。

表5-5-3 供销社饮食服务业网点


单位: 个


年份
行业
1976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合计7531 1831 1041 1141 1041 0861 0811 078
饮食业
服务业
295
458
372
811
345
759
370
744
378
726
360
726
409
672
410
668

旅馆
理发
浴池
洗染
 524
11
1
1
554
10
2
518
15
2
1
511
14
2
1
519
14
3
510
13
3
4
468
15
3
6
照相
修理
 60
214
51
142
53
155
54
144
52
138
48
94
42
134

(2) 旅游服务。1981年,浙江省供销社拨出专项资金53万元,在主要风景旅游点建造有:老城隍庙饭店、顺溪饭店、石屏饭店、阿育王楼饭店、国清饭店等。全省各地供销社的旅游服务业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1984—1986年供销社系统建立了15家旅游服务公司,实行吃、住、行、游综合服务。浙江省供销社旅游服务公司建造了10层楼的宝善宾馆,设有能容纳400人的大会议厅、分布各楼层的大小会议室14个,餐厅能接纳350人就餐,被列为二类旅行社。该旅行社还利用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发展省际和国际间旅游,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第一家涉外国际旅行社。
(3) 农村图书供应服务。浙江农村基层供销社在各地开办了近千家图书供应服务点,一直担负着春秋两期中小学生课本的发行任务。每个基层供销社还开设文具图书店、专柜,从事供应各种文化娱乐用品,并受新华书店委托,代销科普、医疗保健卫生、家电机具修理等方面的书籍和书刊读物。
☚ (一) 发展历程   二、国营商业农村服务网点 ☛
000228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