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发展特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发展特点 (二)发展特点福建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沿海向内地推进,从以社、队集体经营为主转向乡、村、联户、个体“四个轮子一起转”,从主要从事工业性生产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综合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发展劳动与技术双密集型产品,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及科研生产经营型,从主要依靠内资转向既靠自己积累也积极利用外资的变化过程,突出表现在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2.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福建乡镇企业,严格遵循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紧紧跟踪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捕捉市场需求变化的信息,了解市场容量和需求程度,掌握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情况,坚持“市场需要第一”和“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坚持以效益为目的,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是乡镇企业有别于国有企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适时进行更新换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廉”。乡镇企业运转顺序是销、供、产,因此销售人员是关键人物。例如,泉州市乡镇企业,依靠供销队伍,建立了市场供销网络,突破了“三就地”的界限,全市50多万名经销人员走南闯北、走乡闯市,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了5000多个销售专柜、办事处和营业部,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信息网和销售网;在国外,利用华侨的关系,依靠代理商,形成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销售网络。乡镇企业正是依靠供销员“走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经千辛万苦”,订千万份合同,推千万种产品,捕捉、收集和反馈全国各地经济、技术、市场信息;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寻找新发展机会,把千家万户的商品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衔接起来, 推动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专业市场的繁荣兴旺。他们是乡镇企业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传递信息与技术的雷达,开拓市场的先锋。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各地乡镇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走科工贸一体化的道路。如泉州市建立了石狮服装市场、陈埭鞋业市场、磁灶陶瓷建材市场、南安水暖器材市场、崇武石雕市场、官桥小商品市场以及分布城乡200多个的小商品专业市场,并以它们为龙头,辐射全省,初步形成乡镇企业市场网络。全省各地也随着乡镇企业发展,相应发展了本地区的专业市场与批发市场, 并在全国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福建乡镇企业还积极拓展国外市场营销,紧紧依托海外“三胞”的优势,及时引进技术和样品,并与当地资源和传统工艺结合, 不断开发新产品,依靠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出口。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出口交货总值达450亿元, 比1990年的31.83亿元, 增长了13.2倍; 乡镇企业的外向度 (即出口值占总产值之比)达18.8%,比1990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1995年,出口交货总值1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3706家,有1200多种产品远销到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的商品以轻工、食品、服装、工艺品为主。 3.开发国内、国外两大资源。福建乡镇企业发展一开始就在积极开发国内山海资源, 走资源—技术—市场的路子, 对丰富的山海资源进行开发—加工—深度加工,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仙游县乡镇企业, 巧妙地把民间传统技艺同开发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转化为出口创汇的工艺品。在仙游县形成了描绘、雕刻、编织、刺绣、首饰、漆器、乐器、仿古家具等8大商品工艺门类,拥有8000多个花色品种,6000多家工艺企业,5000多名技艺人才,7万多从业人员,许许多多艺术精品飘洋过海,走俏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福建乡镇企业利用改革开放和侨乡优势,以及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原材料和设备,实行“两头在外”战略,走市场—技术—原料的路子。近几年,各地普遍采取“外经、外贸、外资一起上,大中小投资都欢迎”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的领域和范围, 促使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如莆田县梧塘镇,大胆利用海外资金、技术和原料大办鞋业。1986年,引进台资、外资,兴办振兴、荔辉和新界三个鞋业有限公司等5家出口鞋业企业;1992年又引进台资成立大吉利鞋业有限公司。到90年代中期,全镇已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鞋企业2家,产值超千万元鞋业企业3家, 年产值超百万元鞋业企业7家;拥有制鞋生产流水线16条,职工5 000多人;一年生产鞋革产品13个系列400多个品种, 800多万双, 出口创汇值4亿元。最早创办的振兴鞋业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批11家重点乡镇企业之一,也是美国宝塔公司定点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各式时尚皮鞋、注塑布鞋、硫化鞋四大类3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300多万双,年开发200多个新品种。其产品95%出口到加拿大、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全省新批办乡镇“三资”企业807家,协议利用外资8.58亿美元。随着全省全方位外经外贸格局的形成, 乡镇“三资”企业呈现出由小规模投资向大规模发展;由沿海侨乡向山区内地延伸;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的新特点。如南平市打开山门,实行以开放促开发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不少外商来投资,至1995年底,共批办乡镇“三资”企业273家,合同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实际到资8280万美元。乡镇“三资”企业迅速崛起,已成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主力。1995年,全省乡镇“三资”企业总数达3640家,出口产品交货值247.76亿元, 占全部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的55%。与此同时,全省骨干乡镇企业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学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本领, 全省乡镇企业产值外向度已达18.85%, 比上年提高了0.85个百分点。 ☚ (一)发展模式 四、评价与展望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