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不当头
“中国决不当头” 是指中国在外交事务中任何时候都不做政治集团、军事集团或第三世界的领导者。
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提出了 “中国决不当头” 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把这一方针作为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政策。这一方针,既体现出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又体现出中国愿为世界发展多做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决不当头” 的方针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真实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提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历来认为:扩大军事集团和强化军事同盟无助于国际问题的解决。中国主张用谈判和协商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 当第三世界的 “头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组织起一个政治集团或军事集团,这不仅无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反而会加剧现有国际矛盾,引起新的国际争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决不当头” 的方针符合世界日趋缓和的时代潮流,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因此,“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6页)
(2) 当第三世界的头头会影响社会主义中国的声誉。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长期对峙,两大阵营分别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它们在全世界展开争霸活动,对弱小国家进行政治恐恫和军事威协,甚至进行赤裸裸的武装干涉,动辄便对弱小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封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安全,危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这些弱小国家深刻认识到,只有消灭霸权主义,才能获得世界真正的和平,霸权主义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名誉扫地。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样会遭到广大国际法主体的反对。不结盟运动代表了世界的潮流,国家之间相处的根本前提应是平等互利,因此,在国际交往中,不允许个别国家凌架于其他国家之上。“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6页)中国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目标,就不能自己结盟,搞新的霸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因此,我们不能当头头。
(3) 头头我们当不起。任何一国在一个集团中当头、起主导作用,都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不具备这个条件,他就不可能当头。在两极格局中,两个超级大国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他们在全球展开争夺,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源,最后,两极争霸拖垮了苏联,拖瘦了美国。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当落后,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因而不可能,也不允许把人民的物质财富用来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威胁。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利益,每年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而中国必须把物质财物用在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上,中国的现实生产力不允许我们当头,人民也不会答应,所以 “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4) 当头会使我们失掉许多主动。现在我们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谁搞霸权我们就反对谁,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谁做错了,我们就批评,不把自己绑到别人的战车上去。但是如果我们当了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将会丧失这些主动性,在外交领域陷于被动。当了第三世界的头头,自身的各方面都受到制约,不可能正确的按照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判断是非,会打上自己所处的利益集团的烙印,从而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甚至丧失了部分的主权和地位,因此,“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5)“决不当头”并不是无所作为。中国决不当头,并不是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实际上,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要尽到我们自己的责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6页)中国一直致力于世界和平,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在联合国中,中国积极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为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权利而作不懈的斗争,始终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发展而不遗余力。
还是由于上述原因,决不当头的方针是从中国当今实际出发的,“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