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睦不和,关系不好。《独弦操》(29):“朱玉莲和她哥不睦,不知啥原因闹得臭喧天了,轻易不来往么。” 不睦bù mù合不来;不和睦:于是又有素日一干与柳家~的人,见了这般,十分趁愿,都来奚落嘲戏他。(六一·1438)贾珍深知他与邢夫人~,每遭邢夫人弃恶,扳出怨言。(七五·1849) 不睦bù mù按本书注音条例,不应音bumu而误置“不bu”音之内(见64页),应置“不bu”音内而置“不昧”条后。 勃谿、不对、不和、不睦、失和、阋墙;和睦、和气、辑睦○勃谿bó xī(动)〈书〉家庭中争吵:津津有味于叔嫂斗法、妇姑~|婆媳~、母女口角、兄弟阋墙、父子内讧,都属日常吵法。 ○不对bù duì(形)不和睦;合不来:他们俩素来~|兄弟两人多年~|婆媳间~。 ○不和bù hé(形)不和睦:兄弟~|他们彼此~。 ○不睦bù mù(形)不和睦:彼此~|关系~。 ○失和shī hé(动)关系、感情变坏:兄弟~。 ○阋墙xì qiáng(动)〈书〉内部争斗:~之衅|兄弟阋于墙。 ●和睦hé mù(形)相处很好,不争吵:~的家庭|~相处| 民族~|友好~。 ●和气hé·qi(形)和睦:邻里~|彼此很~|和和气气地相处。 ●辑睦jí mù(形)和睦:君臣~| 四邻~。 不睦 婉指彼此关系产生了裂痕,情感不和谐。也作“不和”。 字数:27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不恰 不对 ☛ 不睦中国古代十恶罪之八,即特定亲属间有谋杀、出卖、殴打或控告之行为。唐律规定不睦罪包括以下范围:(1)谋杀及出卖(强卖及和卖)缌麻以上亲属,不分尊卑长幼均在内。(2)殴打或控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大功尊指妻对千夫之祖父、夫之伯叔父母.大功长指指从父、兄、姐;大功尊长以上指伯、叔、父母、姑、兄姐之类,小功尊批从祖父母、姑,从祖伯父母、姑,外祖父母、舅、姨之类。对于不睦的处罚,《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妻殴夫则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凡人殴伤人,内损吐血,合杖一百,加凡斗伤三等,处徒二年,须夫告后才坐。 不睦中国封建时代十恶罪之八。指特定亲属间有谋杀、出卖、殴打或控告等行为。《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不睦包括: 谋杀或出卖缌麻以上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或小功尊亲属。对犯有不睦罪的处罚,唐律分别情况做了规定。如《贼盗律》规定:“谋杀缌麻以上尊长者,流二千里; 已伤者,绞; 已杀者,皆斩; 即尊长谋杀卑幼者,各依故杀罪减二等;已伤者减一等;已杀者,依故杀法。”又规定:“诸略卖期亲以下卑幼为奴婢者,并同斗殴杀法 (若略卖弟妹为奴婢,同斗杀法徒三年,卖子孙为奴婢徒一年半),即和卖者,各减一等。”《斗识律》规定:“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 死者,斩”; “诸殴缌麻兄姊,杖一百。小功、大功各加一等。尊属者,又各加一等。伤重者,和递加凡斗伤一等; 死者,斩。” 又规定:“告夫,虽得实,徒二年;“告大功尊长,各减一等;小功、缌麻减二等; 诬告重者,各加所诬罪一等。” 不睦 不睦中国封建时代十大重罪(十恶)之一。指谋杀或出卖非直系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等近亲的行为。比较明确地定罪于唐律,量刑极重。目的在维护封建伦常关系。 ☚ 尊卑相犯 不孝 ☛ 不睦 不睦刑名。十恶之一。即杀、卖、殴打近亲属及尊长的行为。《唐明律合编》: “不睦,谓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矣至夫殴故杀妻,并无明斗讼门,殴伤妻妾条,有杀妻仍为不睦。语《疏议》谓妻即是缌麻以上,准例自当不睦也。” 《元史·刑法志》: “不睦,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 历代不睦大体相似。 ☚ 不道 不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