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产品结构与主要产品产量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产品结构与主要产品产量 (三)产品结构与主要产品产量河南省乡镇工业可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2大类。1978年全省乡、村两级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30.6:69.4,1980年为42.5:57.5,1987年为35.6:64.4,轻工业产值的比重小于重工业。1995年为52.1:47.9,轻工业的比重又大于重工业。从轻工业的内部结构看,1978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的4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58%;1980年两者的比重为48.6:51.4,1990年为59.2:40.8,1995年为58.6:41.4。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乡镇轻工业的产值比重提高,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产值比重下降,表明河南省乡镇企业对农副产品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见表3-6-2)。 表3-6-2 1978—1995年乡镇轻工业产值构成 单位:万元
河南省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大、笨向高、精、尖发展的过程。1980年以前由于受设备技术和资金的影响,全省以粗加工产品居多,产品缺乏竞争力。1980—1987年,许多地区的乡镇企业已经认识到单靠卖资源和用粗、大、笨的初级产品去参加市场竞争,产值虽然有,但经济效益却低。1986年后,物资技术基础较好的乡镇企业,都相继开展了“三上一提高”活动(即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把对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品资源的顺向开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逐步转向为逆向开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实行多层次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一大批技术密集型的轻纺、化工、电子和精密仪器加工业迅速崛起,摆脱了60—70年代实行过的“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针,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其产品产量也迅速提高,以郑州为主的煤炭、冶金、机械、化工行业;以焦作、安阳为主的化工、食品行业和玻璃钢基地;以南阳为主的针织刺绣轻纺业;以周口地区为主的皮革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构成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支柱行业,这部分工业产品的产值已超过全省乡镇工业总产值的40%。 ☚ (二)产业结构 (四)强县、强乡(镇)、强村、强企业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