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主要反映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上。
1.身体素质。新中国成立4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延长。北京农村人口的死亡率1962年为13.50‰,1978年为7.69‰,到1995年下降到7.5‰,33年间下降6个千分点。平均预期寿命1995年达73岁,比新中国成立前提高了一倍多。
2.文化素质。北京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全市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但就自身而言,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1964—1990年,文盲与半文盲人口从43.6%下降到16.4%,下降了27.2个百分点;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从56.4%,上升到83.6%,上升了27.2个百分点,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0.8%上升到39.7%,上升了28.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