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人民公社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人民公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9年

1958年,新疆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时期,国家增大对农业建设的投资,大规模兴修水利,开荒造田。1958—1962年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比 “一五” (1952—1957年) 翻一番多,达31亿多元。1962年比1957年耕地面积增加了76. 60万公顷,总播面积增加65. 67万公顷,分别增长33. 5%和33. 6%,但由于“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和这一时期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作物大面积减产。1962年与1957年比,粮食总产量减少30. 73万吨,单产下降33. 5公斤,下降39%; 棉花总产下降46%,油料总产下降43%。人均占有粮食由337公斤下降到237公斤,棉花由8公斤下降到3. 6公斤,油料由10. 6公斤下降到5公斤,肉食由15公斤下降到10公斤。城乡农产品供应紧缺,农牧民生活十分困难。
1962年6月,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和《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精神,对全疆人民公社制度再次进行了调整,使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国家大量增加对农业的投资。1966年末,全疆拥有农用拖拉机7 634台,为1962年的2.03倍,犁地作业普遍使用了机械,耕层从原来的13—15厘米加深到20厘米以上,显著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增产的能力。播种、中耕、植保机械渐次推广,提高了作物栽培的技术水平。化学肥料由试验、示范进入全面推广,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1965年,全疆施用化肥15万吨,棉田普遍使用,粮油作物施用面积也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小畦灌、细流沟灌等较先进的灌溉技术开始推广,伏耕、秋翻、冬灌措施基本普及。小麦、棉花品种更新换代,田间管理技术改善。因此这一时期新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66年粮、棉、油总产量分别比1962年增加1. 01倍、2. 16倍、1. 45倍,亩产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15. 1%、10.0%、16.4%,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96. 6公斤、9. 5公斤和10.3公斤;牲畜存栏达2 567万头,比1962年增加20. 6%;农牧民人均收入89. 72元,比1962年增加53. 7%。这是建国以来新疆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新疆粮食不仅完全做到了自给,还调出大量粮食和肉食支援兄弟省区。
“文化大革命”10年间,新疆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与1966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4%;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而人口急剧增加,以致人均占有粮食逐年下降,由余粮区变为严重缺粮区,不仅吃光了全部库存,而且还依靠国家大量调入。1968年到1978年11年间共调进粮食69万吨,棉花产量下降35. 5%,牲畜存栏头数减少10.3%,人均占有猪牛羊肉由11.8公斤下降到7. 9公斤,下降32.7%。作为全国第二大牧区的新疆成为肉食严重短缺区,农牧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南疆有些地区的农牧民又重新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穷困生活。

☚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   (四)改革开放时期 ☛
000220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