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工半人工草地牧草资源
利用耕地种草和对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 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场历史上就有,但规模较小。到80年代初,甘肃对人工种草(包括耕地和荒山荒沟荒滩)和天然草场改良纳入国家计划,每年种草都在20万公顷以上,草地农业发展很快。截止1993年底,全省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70.37万公顷,其中苜蓿35.98万公顷,草木樨3.5万公顷,红豆草2.18万公顷, 草高粱、青燕麦等其他禾草28.69万公顷;在人工草地中,耕地种草27.8万公顷,“三荒”种草36.46万公顷,退耕地种草6.11万公顷。另封山育草3.28万公顷,牧区围栏种草4.78万公顷,飞播种草2.8万公顷。
在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场中, 甘肃的科研教学和技术部门,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良草种。经试验筛选的多年生当家优良牧草,禾本科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中华羊茅、猫尾草7种,豆科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红三叶、小冠花、毛条、细枝岩黄芪7种;菊科有白沙蒿一种。辅助牧草有燕麦、白三叶、百脉根、黄花苜蓿、草木樨、箭舌豌豆、毛苕子、山黧豆、披碱草、大燕麦、华灰早熟禾、饲用玉米、谷子、高粱、苏丹草、碱茅、饲用蔓青、聚合草、沙拐枣、菊芋、骆驼蓬、梭梭等、省草原队从美国、新西兰、瑞典、加拿大引进驯化的西伯利亚冰草、长穗冰草、细茎冰草、毛冰草、沙生冰草、蓝枝冰草、扁穗冰草、中间偃麦草、低地偃麦草、草地羊茅、匍匐红狐茅、苇状羊茅、俄罗斯野麦草、匐匍野麦草、紫云英、多变小冠花、拉达克苜蓿、格林苜蓿、弗拉尔苜蓿等3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