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互助组的作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互助组的作用 (三)互助组的作用互助组的发展、巩固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49—1953年,全省粮食总产由33.1亿千克增加到48.15亿千克, 提高了45%; 棉花总产由4.37万吨增加到8.585万吨, 提高了96%; 油料总产由5.625万吨增加到6.24万吨, 提高了10.9%, 大大加快了全省国民经济恢复的步伐。据宝鸡专署当时对岐山、眉县、宝鸡、凤翔等9县的31个互助组和太白集体农庄调查统计, 共种小麦487.2公顷, 总产127.28万千克, 平均亩产174千克, 比全区平均亩产96.5千克, 高出77.45千克, 收入增长5%~20%。特别是这一时期,全省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 紧密地同支援抗美援朝、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相结合, 不仅使生产搞得轰轰烈烈, 而且也使互助组得到巩固和提高。当时最引入注目的兴平县三合村张明亮互助组, 1951年5月1日联合本县47个互助组, 向西北和全国小麦产区各互助组发起夏收 (割) 夏选 (种) 的挑战竞赛。5月18日,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负责人发表谈话, 号召全国小麦区“应予以高度重视, 在总结春耕生产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组应战”。不久, 即得到全国产麦区8 500多个互助组热烈响应, 其中全省有3 300多个互助组应战。通过开展竞赛活动, 全省涌现出不少丰产模范,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受到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1952年3月6日表彰的丰产模范有: 长安县王莽村互助联组 (粮食平均亩产237千克) 获全国模范互助组称号, 兴平县弓维周互助组 (2亩丰产小麦, 平均亩产337.5千克) 获小麦丰产模范互助组称号, 张明亮互助组 (16亩玉米, 平均亩产375千克)获玉米丰产模范互助组称号: 韩城县史安福 (1.8亩小麦, 平均亩产405千克) 和白水县李荫亭 (1亩旱地小麦, 亩产286.5千克) 获小麦丰产模范称号; 韩城县柴明选 (3.7亩棉花, 平均亩产籽棉267.5千克)和合阳县李百安 (15亩旱地棉花, 平均亩产皮棉58.5千克) 获棉花丰产模范称号, 成为全省农民学习的榜样。 ☚ (二)互助组的整顿提高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