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在8月“北戴河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8月24日,青海省委召开了电话会议,号召农村、牧区高举共产主义红旗,在9月上旬全部实现人民公社化。9月18日,青海省委发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提出了实行一乡一社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 人民公社组织机构中, 乡长兼任社长, 乡人民代表大会就是社员代表大会, 乡人民委员会就是公社管理委员会, 在管理委员会之下设农业、 工业、 畜牧、 财贸、 军事保卫、 民政、 劳动、 文化卫生、计划研究等部门。公社管委会下面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以及各种专业队。干部配备根据各社的规模大小, 机构多少适当安排。 从此, 青海的基层政权组织同全国一样, 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年10月, 全省原有的区、 乡、 民族乡、 镇等基层政权建制, 绝大部分改变为人民公社。各地先后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 自下而上选举产生了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公社管理委员会和公社正副主任、 生产大队正副队长, 组成了新的管理机构。 当年11月全省29个县级行政单位, 按照新体制的组织形式, 建立人民公社209个,其中城市人民公社6个。 1960年7月, 省选举工作办公室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重新作了调整, 规定人民公社政社合一, 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统称社员代表大会, 人民委员会统称公社管理委员会, 基本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化管理体制。 它既是基层政权组织, 又是集体经济的领导机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般设办公室、农业、工业、畜牧、 财贸、军事保卫、 民政劳动、 文教卫生、 计划和科学研究等部门, 并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监察委员会。人民公社以下的生产大队也相应成立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人, 副主任2~5人, 委员一般为9~19人。 生产大队设大队长1人, 副大队长2~3人, 委员5~15人。
1961年2月25日—3月7日, 中共青海省委召开了牧业区整社工作座谈会, 4月, 又召开了州、 县委第一书记会议, 传达学习和讨论了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草案)》。制定了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两个补充规定, 在牧业区的补充规定中要求牧业区公社要采取不同形式和管理方法, 社队规模要小一些, 办法要更简便一些。 12月, 中央批转了西北地区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纪要, 并指出: “在青、 甘两省牧区社的规模, 一般按旧有部落设社, 按帐圈设包产单位,大部落可以分设数社, 帐圈亦可设社”。 1961年, 牧业区开始恢复乡的政权组织机构, 至12月底, 海北、海南、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县在纯牧业区恢复建乡32个, 乡辖若干个人民公社 (当时简称 “乡属社”)。 到1962年底, 牧业区共恢复建乡169个。 1965年底, 全省共建人民公社228个 (不含 “乡属社”)、乡184个、 民族乡8个、 镇10个; 一级政权的区5个。 1967年8月12日,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11月28日, 省革命委员会发出 《关于修改成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筹备组和正式革命委员会审批权限的通知》。随后, 各公社 (包括牧区各乡) 的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968年10月,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在 《关于牧区划分阶级成分的安排意见》 中指出: “现有的乡一律改为公社; 相当大队的公社, 一律改为生产大队”。1982年, 全省有人民公社417个, 生产大队3 738个,生产队20 618个, 形成了 “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 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

☚ 2.牧业区的基层政权建设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基层政权建设 ☛
000267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