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应得为而为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应得为而为之

唐朝无律、令明文规定的各种轻微犯罪。《唐律疏议》解释说:“杂犯轻罪,触类弘多,金科玉条,包罗难尽。其有在律在令无有正条,若不轻重相明,无无可以比附。临时处断,量情为罪,庶补遗阙,故立此条。”唐朝“不应得为而为之”的规定,是要解决无律、令明文,无法上下比附的轻微犯罪问题。限于罪类庞杂,不宜确定,《唐律·杂律》只规定了量刑幅度,由司法官吏量罪科断。所谓“律令无条,理不可为者”,“而为之者,笞四十;事理者,杖八十。”因唐律“不应得为而为之”的规定,便于司法官吏处理无律、令规定的轻微犯罪,所以,宋、元、明、清等后世王朝相断承袭,成为封建时代的一种定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