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食用菌育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食用菌育种breeding of mushroom

以不同食用菌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遗传改良途径,选育具有较高生产性能或某种特殊性状新品种的过程。食用菌育种在增加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逆性、扩人培养料来源、简化栽培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及区域性育种工作。法、英、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起进行了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70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60至70年代,中国的广东、福建、上海、湖北等省市,应用人工选择育种法,先后育成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香菇、草菇、银耳、木耳菌种。70年代开始食用菌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研究; 80年代开始探索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食用菌新品种。
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是育种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野生食用菌驯化的主要步骤是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获得该种食用菌的纯培养(纯菌种),再用纯菌种摸清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人工栽培,找出最适宜的栽培工艺,为食用菌育种作好准备。
食用菌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
选择育种 在若干个品种或群体中,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类型,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这一方法以收集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有益变异为基础,筛选具有优质、高产或其他理想性状的子实体作为材料。方法是广泛收集某一种食用菌的野生菌株(或家生菌株),制成栽培种,在培养基、温度、湿度、光线等相对一致的栽培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择优去劣,选出形态、产量、质量符合要求、出菇季节、抗病虫害能力比较理想的菌株,进行繁殖,并示范推广,形成品种。该方法技术简单易行,但育种周期长,效率低。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诱变剂动摇菌种的遗传性,从而获得新菌株的方法。诱变剂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食用菌的细胞核,使细胞核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链的排列次序发生变异,导致突变,从而产生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诱变得到的菌株必须经过出菇试验,从中选择高产、优质的新菌株。绝大多数变异菌株容易产生畸形菇,出现理想性状的个体的机会较少,因此以获得子实体的高产优质为目标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激光等。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氮芥(NM),2-氨基嘌呤(2-AP),硫酸二乙酯(DES)、亚硝酸(NA)、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DG),二环氧丁烷(DEB)等。
诱变育种的步骤和方法:❶孢子悬液的制备。选生产性能较好,对诱变较为敏感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制成担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液的浓度约为106个/毫升。
❷诱变处理。诱变剂量视诱变剂及处理对象的种类而异。用紫外线处理时,通常用15瓦紫外线杀菌灯,工作距离30厘米,处理时间0.5~1分钟或适当延长。用化学诱变剂进行处理时,使用的药物浓度为0.01~1摩尔(M),处理时间0.5至数小时。处理完毕,通常用大量水稀释、或加入解毒剂、或改变溶液的pH值等方法中止诱变作用。
❸挑菌筛选。在平板上选择由诱变后孢子萌发的,发育健全的单个菌落(异宗结合菌应选经配对后可亲合者)移入斜面试管,并扩大培养,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各菌落的生产性能,择优留取。供试菌株一般不少于100个。
❹试验、示范、推广。将初步筛选获得的较优菌株经进一步的比较试验,再择优示范、推广。
杂交育种 选用具有不同遗传性状且可亲和的菌株进行交配,创造遗传变异并产生性状的新组合,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同宗结合的食用菌适合进行品种内选育,能提高群体内的同源性;而异宗结合的食用菌适合进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能提高群体内的异源性。
为了提高杂交育种的工作效率。进行食用菌杂交育种的最低要求是: 在进行杂交的两个亲株之间,要有一种可以辨认的交配反应; 杂交的菌种有形成子实体的能力:担子中有减数分裂的过程; 产生的担孢子和其他孢子有生存能力。此外,适于进行杂交的菌株,还应具备生活史较短,孢子萌发率高,营养要求较简单,易于培养等有利特征。适合进行杂交育种的食用菌有侧耳(平菇)、凤尾菇、滑菇、双环蘑菇、香菇,其次为黑木耳、毛木耳。其中,香菇的杂交育种成效突出。草菇、蘑菇的担孢子自交可孕,银耳的生活史相当复杂,因而进行杂交育种的难度较大。
杂交的步骤和方法:❶亲本(种菇、种耳)的选择。选择具有理想遗传性状,孢子已成熟的子实体作为种菇。
❷将杂交两亲本的担孢子分别弹射在无菌滤纸上。
❸用连续稀释法将杂交两亲本的担孢子进行稀释,经过培养、选择,淘汰污染了杂菌的菌株和非单孢萌发得到的菌株。
❹将两个亲株所得到的单核菌丝进行所有可能组合的配对试验,观察两个菌株的交配反应,并通过这些交配反应确定该菌种的极性。另外,单核菌丝也可和双核菌丝交配。
❺在交配菌株的交界线(接触区)两侧分别挑取一小块带菌丝的琼脂,移入他管,编号培养并进行双核菌丝真伪的鉴定。
❻将所有产生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制成原种、栽培种,通过段木栽培、瓶栽和袋栽,进一步考察杂交菌株的生产性能和各种性状。
❼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性试验和综合试验,确定杂交菌株的生产价值,淘汰不良菌株,保藏理想菌株,及时推广应用。杂交育种虽费工、费时,需要较好的实验设备和工作条件,成本比较高,但仍是目前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之外,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少数研究单位,也采用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育种,此法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具体技术有待解决。

食用菌育种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利用自然或人为的遗传变异选育食用菌新品种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
❶自然选育。选择自然发生的有益变异,获得优良的食用菌品种。
❷诱变育种。采用物理(如紫外线)、化学(如硫酸二乙酯)的方法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从而获得新菌株。因食用菌孢子通常为单核,且年幼孢子变异率较高,故常用孢子作育种材料。
❸杂交育种。两个亲本在减数分裂时进行染色体片断交换或重组,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新性状,再选择杂交后代获得优良的新品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