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拥挤超负荷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拥挤超负荷理论

解释拥挤过度对人的影响的理论。

最初由沃斯和齐美尔提出。以后,米尔格拉姆从系统分析理论中将“超负荷”这一术语引入拥挤理论。

认为一个环境中,每一个体都代表一种可能存在的社会关系。

环境中的群体密度达到较高水平时,就对个体构成潜在的过度刺激源,导致个体处于心理超负荷状态。包含一系列相关理论,主要论述高密度环境中存在的内部压力源。其主要观点:(1)高密度的环境可对个体的认知构成过度刺激。

当环境需求超出个体认知能力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过度刺激,从而利用各种手段对刺激作出反应,以达到降低超负荷刺激的目的。(2)在引起超负荷反应的诸因素中,除空间有限外,个体被迫接触的人数及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的次数更为重要。

(3)环境中物理密度的潜在效应受情境变量和心理变量的调节。

这些变量决定个体是否视密度为不利因素。如个体认为环境密度足以令人厌恶时,就会产生拥挤体验。此外,环境中有无墙壁间隔或其他障碍,会影响个体对过度人际接触的体验;群体中是否存在朋友或伙伴关系,会影响社会刺激的发生频率及其性质;个体的目标和经验及其对密度环境刺激的应对方式,会影响个体对超负荷刺激的体验。

个体对其所处的环境作出刺激超负荷判断时,可能出现如下行为反应:回避社会接触,缩小注意分配范围,降低对社会刺激的感受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