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叶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叶税tea tax

对茶叶生产和贸易所征收的货币或实物。中国征收茶叶税, 始于唐代德宗建中三年(782), 为筹集一些州署的常平仓本钱,下令在交通要道置吏税天下商货, “竹木茶漆, 皆十税一”, 是为税茶之始。兴元元年(784), 停“竹木茶漆等税”。贞元九年(793),恢复茶税, “每十税一”, 并自此相沿成为唐代的定制。如果把各地上贡的茶叶, 也作为一种税收, 那末, 税茶的历史还应推前。
唐代的茶税, 开始为“每十税一”, 但后来名目繁多, 无法计算。穆宗长庆元年(821), 大增茶税, “百增五十”。武宗会昌元年(841), 又大增江淮茶税, 茶商所过州县, 置邸于道, 收取重税,名之为“塌地钱”。
五代沿袭唐代税茶旧制,但其税额远较唐代为重,如唐贞元时, 全国茶税才四十万贯, 五代初, 马殷据湖南立国号为“楚”,其一地茶税就岁达“数十万”(贯)。后唐明宗(926)时, “自湖南至京(今南京), 六、七处纳税, 以至商旅不通”。
北宋初年, 针对唐末、五代茶税繁多的情况, 首先在江淮和东南一带, 推行税茶和茶叶专卖相结合的榷茶制度。即园户生产的茶叶, 采制以后, 除交纳赋税所折的茶叶(名折税茶)外,其余也全部卖给山场。茶商买茶, 先向榷货务交付钱帛(或输粮草于边塞), 领取凭证或茶引,然后再到榷货务和山场兑取茶叶转卖。榷茶不另收商税, 但实际茶税已寓于茶引之中。不过,宋代也并非全部实行榷制。如川峡地区, 直至神宗熙宁七年(1074), 才开始置榷。东南一带原来实行榷茶的地区,在仁宗嘉祐四年(1059),也曾废榷改行通商法,直至徽宗崇宁元年(1102),才又重行恢复榷制。所以在这些不榷茶的地区和年份,还是实行通商收税的政策。
元、明和清代初年, 虽有时短期也实行过茶叶自由买卖征取商税的茶法, 但基本上都沿用宋代榷茶旧制。清代咸丰(1851~1861)以后, 榷制渐废, 除西北还沿续使用一段引制外,南方各地,普遍改征厘金。民国初年, 军阀割据, 各地自设关卡, 茶叶一税再税。1942年, 国民党政府为统一茶税, 曾颁行过所谓“统税”, 但统税之外, 各省实际还都附征种种杂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历史上纷繁的茶叶税收, 才真正得到统一和减轻。1958年商业收购环节按收购额和税率征收工商统一税, 零售环节按零售额和税率征收营业税, 茶叶生产者交纳农业税。1973年税制改革时, 曾在茶叶精制环节按产值和税率交纳茶叶加工税(1979年取消)。为了鼓励茶农将茶叶卖给国家, 1981年曾规定超计划交售给国家的茶叶, 减免收购环节的工商统一税, 其减免税金额并以收购加价形式付给农民。茶叶流通体制和税制改革后, 收购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改名为产品税, 由于茶叶市场放开, 计划外茶叶减免税金的办法也随之消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