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节日名。 清明前二日(一说前一日)。节日期间,禁火寒食三日,故称。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 据汉蔡邕《琴操》载,晋公子重耳与介之推一同亡命国外,饥饿乏食,介之推“割股以啖”重耳。 归国后,重耳得君位,是为晋文公。而介之推未获封赏,于是隐居緜山。文公访求之推,之推不愿出山。于是文公放火,逼其出山。 之推坚不出山,被火烧死。 文公为悼念他,在其死日禁火,只吃冷食。 后相沿成俗,称寒食禁火。至东汉时,太原、上党等地竟至整月不举火。 周举为并州刺史,鉴于“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改月禁为三日禁。后曹操占领并州,明令去此陋习。至唐时还有禁火之俗。但主要已是游玩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