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隐疹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隐疹针灸治法

隐疹针灸治法

隐疹,又称“风疹”或“风隐疹”等,俗称“鬼风疙瘩”,即现代的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常骤然起病,以局限性扁平疹块和剧痒为特征,其范围大小不等,部位不限,可时隐时发,或迅速消散而不留痕迹,或病程绵绵,此起彼伏。多因内蕴湿热,外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对顽固性者,治疗常感困难。针灸治疗,止痒较快,还可防止复发。
通治法 一般以祛风、清热、利湿为主。常选背俞、手足阳明、手足太阴腧穴,如风池、膈俞、肺俞、大肠俞、曲池、合谷、列缺、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每用3~5穴。用毫针行泻法或平针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用耳针治疗,也可收效。
辨证论治 临床常将本病分为:
外感风邪 病起急骤,身热口渴,恶风或伴有咳嗽嘶哑,肢体痠楚,皮疹发白,周围红晕,遇冷增剧,舌苔薄白,脉濡数。治宜疏风和营。选督脉、手太阴、手阳明和足太阴等经穴,如大椎、鱼际、曲池、阳溪和血海等穴,用毫针行泻法。如病发于咽喉,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须迅速针刺合谷,并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放血。
胃肠积热 发疹同时伴有脘腹疼痛,纳呆,便结或泄泻,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和营。选手阳明、足阳明和足太阴等经穴,如曲池、合谷、足三里和血海等,用三棱针行泻法。若腹痛较剧,可酌配建里和气海等穴;若泄泻不止,可加刺大肠俞、天枢和三阴交等穴,并可酌情用灸。
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穴区火罐法 适用于顽固性病例,在神阙穴区拔火罐,留罐3~5分钟后取罐再拔,连续3次。每日治疗一次,三次为一疗程;一般要2~3个疗程。
三棱针放血法 选后溪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并同时配合毫针刺曲池和足三里穴,强刺不留针。
腧穴充氧法 选曲池和血海穴,注射氧气,每穴3~5ml,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要注意三点:
❶在注射前要观察有否回血,防止将氧气注入血管;
❷氧气要用酒精消毒;
❸遇出血素质的病人不用。
耳针法 选肺、大肠、脾、皮质下等穴,用毫针中等刺激。

☚ 疣针灸治法   蛇丹针灸治法 ☛
000017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