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请君入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请君入瓮

 比喻用他整治别人的办法去整治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刑部有两个残酷无比的大臣周兴和来俊臣,他两个狼狈为奸、感情密切。有人密告,说周兴与人共同谋反。一天,来俊臣与周兴共桌吃饭饮酒,忽一内侍跑来,说太后(武则天) 有密旨交来俊臣。来即离席外出接旨,原来要来俊臣逮捕和审讯周兴。来俊臣想: 周兴对于办案是内行,要他老实招供一定很不容易,总得想个办法来才好。回食桌后,来俊臣用请教的口气问周兴:“囚犯们真是狡猾,种种刑具都用过了,还是不肯招供,不知老兄有什么新办法没有?”周兴得意地说:“这个容易,告诉你一个最妙的办法: 用一只大瓮(即大坛子),四面架起炭火烧起来,烧到内外发烫,把囚犯放进去。那怕再倔强的也不能不招认。”来俊臣奸笑道:“这个办法的确不错,我们来当面试一试!”周兴还以为席前审犯,不以为意,依旧边谈边食。大瓮搬来了,炭也烧红了,来俊臣突然起身向周兴大喝说:“周兴你听着: 本人刚接皇太后懿旨,要我审问你的谋反行为,你还是从实招来,不然就请君入瓮!”周兴听了,吓得伏地求饶,当场认罪。
 三国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于渭水之滨。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征,补给线很长,利在速战速决,所以便深沟高垒,以志敌师,待对方后勤不继时,再行攻之。诸葛亮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定计于葫芦谷预搭草房,埋伏地雷引火之物。命令军士四散屯田,引诱魏兵。司马懿捕获一批魏兵,得知诸葛亮不驻在根据地祁山而在葫芦谷下寨安住。司马懿见有机可乘,便发兵去劫营。其实诸葛亮是在祁山的,远见魏军行动,料定其必来攻祁山。司马懿本人会亲攻葫芦谷,便令魏延依计行事。果然魏军攻祁山是声东击西,司马懿和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并中军护卫士人马,却杀奔葫芦谷来,碰上魏延,厮杀一阵,魏且战且退,直把魏军引入葫芦谷,司马懿使人探哨谷中无伏兵,山上尽是粮房,便不疑,驱大军尽入谷中。可是魏延不见了,粮房又布满干柴,心知中计,欲下令退兵,但说时迟,那时快,忽一声喊叫,山上一齐丢下火把,烧断谷口,引起地雷齐响,草房着火,黑烟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此地了。”正在等死时,忽然下起滂沱大雨,狂风大作,谷中之火皆灭。司马懿大呼:天救我也!”遂引军冲出葫芦谷,幸得生还。诸葛亮此“请军入瓮”做得相当高明,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瓮子穿了底,致使乘隙逃脱。
 “请君入瓮”也就是编好圈套让别人去钻,诱人自投罗网。此计施于政治、军事、经济斗争,人们不会简单上当,无论是迫人入瓮,还是诱人入瓮,都是颇高明的谋略。这就要很好地分析对方心理特点,与周围事物对人的思想反应,很好地设计圈套,让对方投入圈套。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qǐnɡjūnrùwènɡ

┃━┃┃ 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事见《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聊斋志异·席方平》:“当掬西江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

☚ 高飞远翔   探汤 ☛

请君入瓮

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 “鱼食虾,蝼蚁之微生可悯。当掬西江之水,为尔湔肠; 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 ”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 ‘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 ‘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君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唐武则天时,大臣来俊臣和周兴,惯用各种酷刑逼人招供。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派来俊臣去审问周兴。来俊臣假意请周兴吃饭,并问他有什么法子使犯人招供。周兴说把人放在烧热的大瓮中,于是来俊臣派人准备好烧热的大瓮,要周兴进入瓮中。

请君入瓮qǐngjūn-rùwèng

源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GFDA8]]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灸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唐朝武则天时,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派来俊臣去审问。来俊臣假装和周兴喝酒,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习惯了用酷刑的周兴回答:“这容易,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招呢?”于是,来俊臣按照周兴的办法,准备好瓮,周围加上火,然后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问老兄,就请你进瓮吧。”
后来,人们便用“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去整治他自己。

请君入瓮qǐngjūn-rùwèng

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方法去整治他自己。
故事唐朝时,酷吏周兴谋反事发,武则天命来俊臣审周兴,但周兴并不知道。来俊臣审问之前,先假装请教周兴:“犯人不认罪怎么办?”周兴说:“让犯人钻进瓮里,周围用炭火烤,他什么都会招的。”来俊臣便让周兴入瓮受审,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

请君入瓮

谓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审问之。俊臣与兴方推,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唐武后时,或告周兴与丘神勣通谋,武后命来俊臣审理。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问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卫!”俊臣即索大瓮,起谓兴曰:“有内状推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见《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和《新唐书·周兴传》。后用“请君入瓮”比喻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聊斋志异·席方平》:“鲸吞鱼,鱼食虾,蝼蚁之微生可悯。当掬西江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璧之床,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比喻用他的法子来惩处他本人。典出《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天授二年,武则天命来俊臣审讯周兴,周兴还不晓得。来问他怎样使犯人认罪。周兴说,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他就会招供。来俊臣如法准备好,然后对周兴说,奉命审问老兄,请老兄入瓮!周兴只得叩头认罪: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六二·1463)

请君入瓮

请您到瓮里去。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唐朝武则天时,有人告发文昌右丞周兴与他人串通谋反,武则天派御史中丞来俊臣审理此案。有一天,来俊臣请来周兴,假装向他讨计说:“现在好多囚犯不肯认罪,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周兴不加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吗?弄个大瓮,四周点上火,让犯人进去。看他招不招?”来俊臣便依照周兴所说搬来大瓮,四面点上火,然后起身严厉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就请先生你到瓮里吧!”周兴吓得急忙磕头认罪。(见《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周兴”引《朝野佥载》)

整人

整人

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奈何
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请君入瓮 请公入瓮
背地整人:闷棒
(打击、折磨或陷害人:整人)

☚ 暗害   陷害 ☛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have a taste of what you have intended for others; use sb’s own argument; walk into a snare oneself
❍ 宝琴笑道: “~”。(《红楼梦》796) Baoqin quipped,“Please get into the jar,sir!”/我可以立刻回答: 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 “~” 法。(《鲁迅选集》Ⅱ—57) I can answer this at once:Of course we do,but not yet. This is using their own argument.
❍ 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是演了一套“~”的把戏。(茅盾《子夜》220) He had become so used to setting traps for peasants all these years that it came as rather a shock to him to find he had walked into a snare himself.

请君入瓮qing jun ru weng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yourself—hoist sb.with his own petard

请君入瓮

❶kindly step into the vat;have a taste of what you intended for others
❷Measure for Measure(莎士比亚名剧,亦译作《一报还一报》)

请君入瓮qǐnɡ jūn rù wēnɡ

瓮:指陶制的大坛子。比喻拿某人整治他人的手法来整治他自己。try what you have devised against others,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have a taste of what you intended for others, hoist sb. with his own petard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解义】瓮:大坛子。请你进入大坛子里面去。比喻用其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其人。
【典故】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有两个酷吏,一个周兴,一个来俊臣。两人常用惨无人道的刑具逼供。后来周兴被告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讯。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请周兴吃饭,席间他问:“假如犯人不认罪,用什么办法审讯最有效?” 周兴说:“这很容易。用一个大瓮,四面用炭火烧起来,让犯人入瓮,保证他会招供。” 来俊臣马上命人取来大瓮,准备好炭火,然后对周兴说:“有人状告你,请君入瓮吧。”周兴忙叩头认罪。(《新唐书·周兴传》)
【例句】你说这个办法能让骗子现原形,那就~吧。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比喻用其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瓮”,大坛子。《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帝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勋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审问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 ‘此其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请君入瓮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高压的恐怖政策,并且奖励告密。假如告密者所举发的事是真的,武则天就给他升官晋级;如果是诬告,也不会受到处分。因此,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也正因为武则天采取这种政策,所以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想尽办法诬陷政敌,并不断改进刑具来逼迫人犯认罪。这些酷吏中,最有名的要数大臣周兴和来俊臣了。然而,武则天对这些酷吏也不过是加以利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时,便也劫数难逃。
有一次,酷吏周兴被人密告伙同别人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件案子,并且定下期限要得到结果。来俊臣一向和周兴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周兴来他衙中聊天,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不知老兄可有什么新的绝招?”
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时常研究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酷刑来逼供。这一次他没想到来俊臣是针对自己而发,很得意地告诉来俊臣说:“我最近发明一种新方法,你只要准备一个大瓮,四周放满炭火烧红,再把犯人放进去,无论他们多么狡猾,也受不了这个滋味,一定会招认的。”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去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生上火。等大瓮已经被炭火烧得通红以后,他便站起身,突然把脸一板,阴鸷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现在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招认的话,那么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大惊失色,知道这次自己绝对无法抵赖,只好俯首认罪。
后来,“请君入瓮”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君入瓮qǐnɡ jūn rù wènɡ

【释义】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瓮:? ?.???.
《???????(资治通鉴?唐纪)》? ??? ?? ???? ??. ?? ??? ???(武则天)?? ??(周兴)? ??? ??????? ??, ???? ???(来俊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他经常捉弄别人,我们就来个请君入瓮,让他也尝尝被捉弄的滋味。
?? ? ??? ????? ??? ??? ??? ?? ??? ????? ??? ??? ? ? ????.
【近义词】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瓮:大坛子。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惩治他自己。蔡东藩等《民国演义》八六回:“莽将无谋想用奇,欺人反致受人欺,须知附和同声日,便是~时。”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朝野佥载· 周兴》:“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俗语〕来俊臣的高招——请君入瓮

用某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他自己请君入瓮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瓮:大坛子。
出处 《新唐书·周兴传》:“初,兴未知被告,方对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兴曰:‘易耳,内之大瓮,炽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大瓮且炽火,徐谓兴曰:‘有诏按君,请尝之。’兴骇然汗,叩头服罪。”
举例 请君入瓮,想入非非,娓娓清言,犹余技也。(清·梁廷枏《曲话》三)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瓮:大坛子。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他自己。
〔例〕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
【提示】多作谓语、定语。

请君入瓮qǐnɡjūn-rùwènɡ

《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朝野佥载》载:周兴犯了事,来俊臣奉命审讯他。两人在一起吃饭,来俊臣问周兴,犯人往往不肯伏罪怎么办。周兴说:这好办,用一个大瓮,四面用炭烧起来,让犯人处于瓮中,还有什么事不吐露出来的?来俊臣按他说的烧起了大瓮,对他说:“内有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周兴乃伏法。后以“请君入瓮”指拿某人所采用的手法对付他本人。

请君入瓮qǐnɡ jūn rù wènɡ

请你到大坛子里去。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原作“请兄入瓮”。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解义】 瓮:大坛子。请你进入大坛子里面去。比喻用其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其人。
【典故】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有两个酷吏,一个周兴,一个来俊臣。两人常用惨无人道的刑具逼供。后来周兴被告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讯。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请周兴吃饭,席间他问:“假如犯人不认罪,用什么办法审讯最有效?”周兴说:“这很容易。用一个大瓮,四面用炭火烧起来,让犯人入瓮,保证他会招供。”来俊臣马上命人取来大瓮,准备好炭火,然后对周兴说:“有人状告你,请君入瓮吧。”周兴忙叩头认罪。(《新唐书·周兴传》)
【例句】 你说这个办法能让骗子现原形,那就~吧。

请君入瓮qǐnɡ jūn rù wènɡ

瓮: 大坛子。请您进入大坛子。这是《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朝张鷟《朝野佥载·周兴》中的故事: 唐朝的来俊臣和周兴都是酷吏,整人的手段毒辣。有人告发周兴,武则天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就约周兴吃饭,假意请教: 犯人不肯招供怎么办?周兴说,很容易,弄个大坛子,架起炭火烧,把人放进去,还有什么不招的。来俊臣即命取来大坛子,烧好炭火,对周兴说,皇上有令审问老兄,请老兄入坛子吧。周兴吓得跪地叩头,立即伏罪。后来就比喻用对方的办法来对付对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 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 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法。”

请君入瓮qing jun ru weng

瓮:大坛子。唐·张鷟《朝野佥载》记:“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状。”比喻用其人整治别人的方法来整治其人。
【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法炮制

请君入瓮qǐngjūn-rùwèng

君:尊称对方,相当于“您”。瓮:大坛子。请您进瓮。唐·张(zhuó)《朝野佥载》记载:武则天当政时,周兴和来俊臣都是她信任的酷吏。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去审问。来俊臣假意同周兴饮酒,席间,来俊臣“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
【例】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是演了一套“请君入瓮”的把戏。(茅盾《子夜》)
❍ 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法。(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Y533【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他自己。瓮: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

请君入瓮qǐngjūn-rùwèng

〔兼语〕 请你到大坛子里去。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本《资治通鉴·唐纪》:“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鲁迅《华盖集续编》:“冷箭呢,先是不肯的,后来也放过几枝,但总是对于先‘放冷箭’用‘流言’的如陈源教授之辈,~,也给他尝尝这滋味。”
△ 多用于惩办恶人,带有对恶人的嘲弄意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