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指古代汉语文献中的外来语。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因厚贿单于,答其善意。”“单于”指匈奴的君主,是从匈奴语里吸收来的译语。 各种语言 各种语言国家法定使用的语言:国语 汉族的语言:汉语 汉文 华语 华言 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白话(~文) 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口语 言语 未经加工的口语:话胚 只通行于某地区的语言:方言 通行面窄的方言:俚语 小地区使用的方言:土语 土话 方言土语:乡谈 民间的语言和歌谣:街谭巷歌 民间的语言和谚语:街谈巷谚 外族或外国的语言:胡啼番语 外国语言:外语 洋话 异域的语言:译语 经翻译的语言:译语 书面语言:言文 古代、近代的书面语言:文言 文学作品里的语言:雅语 文学语言 诗的语言:诗语 已成格局的语言:套(俗~) 押韵的语言:韵语 佛所说的韵语:金偈 随口唱出无伴奏的韵语:谣(民~;童~) 不同的语言:异言 难懂的语言:鸟音 鸟语 (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的工具:语言) ☚ 语言 文学 ☛ 译语民族地理著作。明尹耕撰。一卷。耕字子华,号岷峨山人,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嘉靖进士,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为张万纪所劾,谪戍辽左。是志约作于正德间,因叙蒙古事迹,故取《说文》释“译”之意,名之曰《译语》。约一万五千字。分沿革、风俗、山川、土产、古迹、杂记六大部分叙事。沿革自夏至明, 凡其称名、部族替代兴废等均有简述。风俗部分叙其婚丧嫁娶、起居饮食、待宾宴客等内容。山川部分内容最多,自阴山、狼居胥山、燕然山、苍山等近六十座,凡位置、自然生态、历代攻战等皆有载述;具体记斡难河、清尘河及众多海子、沙漠等,特别是记盐海子盐,是考查内蒙古及西北地区资源的重要资料。杂记部记酋长、马匹、骑射、弓箭、甲胄、地形、气候、风沙、狩猎与中原战争、归附中原王朝等内容。全书记载十分详备系统,对研究蒙古族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