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肺炎
脑膜炎球菌肺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中常并发本菌的败血症,伴脑膜炎和肺炎。近年来有在集体中发生的原发性肺炎。本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细菌,多成对或四联排列。在血、血清、腹水琼脂培养基37℃于10%二氧化碳下生长良好。据其荚膜酸性多糖体,以免疫凝集反应可将本菌分为A、B、C、D、X、W-135等型。近年来多见Y,W-135型感染。体外甚脆弱,日光曝晒或干燥环境数小时死亡。通过带菌者或患者咽喉分泌物传染,老年、抵抗力减低、病毒感染可为诱发因素。荚膜型具侵袭力。发病始于鼻咽的感染,向下蔓延。借其内毒素损害血管内膜,造成栓塞和出血,引起败血症,导致脑膜、皮肤、关节、肺等器官的化脓性炎症。原发性肺部感染,不一定伴败血症;常为支气管肺炎或肺叶实变。肺泡内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细胞。发病急骤,有先兆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涕、咽痛、寒战、高热、胸痛。气急、咳嗽、咳脓痰;常并发胸膜渗液,可伴出血性皮损。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X线表现为斑片状浸润,下叶多见。痰、胸水或血培养致病菌阳性,环甲膜穿刺吸引液培养更具重要意义。大剂量青霉素、利福平、磺胺药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