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脑膜解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脑膜解剖 脑膜解剖脑膜分三层,自外向内顺序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包围全部脑的表面,保护脑(图1)。 图1 脑膜解剖 1. 上矢状窦 2. 蛛网膜 3. 软脑膜 4. 硬脑膜外腔5. 板障静脉 6. 硬脑膜 7. 蛛网膜下腔 8.硬脑膜下腔 9.静脉陷窝 10.蛛网膜粒 硬脑膜: 由厚实的结缔组织组成。分两层,外层即颅骨内膜,它与颅骨间的腔隙称硬脑膜外腔,内层与蛛网膜相贴,其间的腔隙称硬脑膜下腔。硬脑膜的两层之间有血管分布。此膜尚形成位于大脑纵裂间的大脑镰,覆盖小脑背面并以小脑幕切迹围绕中脑的小脑幕,嵌插在小脑半球之间的小脑镰和覆盖在蝶鞍上面的鞍膈等隔障(图2),以及疝囊似的包围着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的固有膜。 硬脑膜的血管: 动脉主要由颅中窝棘孔进入颅腔的脑膜中动脉。此动脉最初在硬脑膜外同名的骨沟内行走,继则穿入硬脑膜两层之间并分成两支,分布见于(图3)中所示范围。其次为由筛前动脉、咽上升动脉和椎动脉分出的脑膜前动脉和脑膜后动脉,分别供血给额前部及颅后窝的硬脑膜。硬脑膜的静脉与动脉伴行。通常有两条静脉与脑膜中动脉伴行,其余则一条静脉与一条动脉伴行。 图2 硬脑膜的隔障 1. 大脑镰 2. 小脑幕切迹 3. 小脑幕 蛛网膜: 为结缔组织组成的透明且不含血管的薄膜,平展地覆盖整个脑的表面,但不伸延入脑沟。此膜之下的腔隙称蛛网膜下腔,其中充满着脑脊液,还有无数附着于此膜和软脑膜之间细如蛛丝的小梁。在蛛网膜跨越某些脑部的交界,转折处或硬脑膜隔障所在处的蛛网膜下腔比较宽大,称脑池(图4),常按其所在位置命名。 图3 脑膜中动脉的分布 蛛网膜粒: 是由蛛网膜向硬脑膜方向发出的乳头状突起,集合成簇,圆形或梨形,有的有蒂,不含血管。多出现于静脉窦附近,尤常见于上矢状窦两侧。其中有的突入窦腔内,有的穿过硬脑膜入板障,并与板障静脉相邻。具有吸收脑脊液的作用。软脑膜:是紧贴在脑表面上的、并沿着脑的沟回一道随行的薄膜,由结缔组织的胶质纤维与弹力纤维构成。此膜之下有丰富的血管存在。 图4 脑 池 1.环池 2.蚓池 3.小脑延髓池 4.终板池 5. 胼胝体池 6.视交叉池 7.脚间池8 桥延池 ☚ 颅骨疾病手术 颅内蛛网膜囊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