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纻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纻舞 白纻舞古代著名舞蹈。源于汉而盛行于南朝。三国时,流行于吴地;晋以后,成为宫廷富室所喜好的节目。表演时舞者身穿白纻所制的长袖舞衣并执巾。因演《巾舞》时常连带演《白纻舞》,而《白纻舞》词中也说到巾袍,故二者可能属同类舞蹈。《白纻舞》初为独舞,后发展为群舞。有乐队伴奏、唱歌相和。音乐由徐缓渐至疾迅,舞步也逐渐加快。舞蹈的重要表现手段是舞袖,袖的动作有“掩袖”、“拂面”、“飞袖”、“扬袖”等多种。该舞隋、唐时列入清商乐中。 ☚ 鸲鹆舞 狮子舞 ☛ 白纻舞 045 白纻舞起源于汉代的女子抒情舞。此舞因舞服为白纻所制因而得名。白纻舞自汉以来,经晋隋至唐宋流传1000多年。白纻舞原来是江浙一带的民间舞,后来传入宫廷,在历代流传中经专业舞蹈家们的加工发展日趋完美。从许多诗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它的风貌。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他的《白纻辞》中是这样描写的:“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 公莫舞 白纻辞 ☛ 白纻舞 白纻舞六朝一种杂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三国末期的吴国地区,盛行于六朝,流传至隋、唐。据《古今乐录》记载:“梁三朝乐第二十,设巾舞并白纻。”隋唐时,列入清商乐中。吴地盛产白纻,据《乐府解题》引“白纻舞歌”中所说,白纻制成的舞衣“质如轻云色如银”。白纻舞有群舞、对舞和独舞。舞蹈的动作注重手、袖的姿态,节奏由徐缓转急促。舞衣质地轻软,长袖,舞姿绰约轻盈,是它明显的特征。南朝诗人沈约有“四时白纻歌”,包括春白纻、夏白纻、秋白纻、冬白纻和夜白纻五篇。晋、宋时代主要流传于民间,保留了健美清新的民间舞风格。齐、梁以后,传入宫廷,在当时贵族绮靡奢华风尚的重染下,变成扬眉流目的妖艳舞蹈。 ☚ 绿腰舞 巴渝舞 ☛ 白纻舞 白纻舞南朝宫廷舞蹈。原为三国时吴国江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因舞衣用白纻制成而得名。舞者多为女性,她们身穿质如轻云、色如银的长袖舞衣,在悠扬的歌声中,翩翩起舞,纻如白练眩双目,“体如轻风动流波” (宋·刘铄《白纻曲》),有如白鹄飞翔。晋时该舞传入宫廷,并常在夜宴中表演。晋 《俳歌》云: “皎皎白绪,节节为双。” 其舞姿优美,音乐动人,有独舞,也有群舞。梁朝诗人张率在 《白纻歌》 中,曾以 “俱动齐息不相违”,来赞扬群舞时动作的协调一致。宋齐、梁、陈时该舞达到鼎盛,直至隋唐一直盛行不衰。由于该舞长期在宫廷、豪门中演出,舞姿、服饰均趋奢华绮靡,六世纪初已成为典型的宫廷艳舞。 ☚ 拂舞 鸐鹆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