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白与杜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

研究专著。今人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是书无序跋,内容包括三部分。一、关于李白。下分七篇,分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在前苏联吉尔吉斯境内)、家世、政治活动中的两次失败(由待诏翰林到赐金还山、追随永王璘而得罪)、长流夜郎前后、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与杜甫的诗歌交往。二、关于杜甫。下分九篇,分论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之癖以及他与严武、岑参、苏焕等人之关系。三、李白杜甫年表,详见另条。是书约完成于六十年代末,一反著者以前视李杜为唐代诗人中“双子星座”的观点,改持“扬李抑杜”观,虽对李白的功名欲望亦有所批评,但仍以赞扬为主,对杜甫之思想、行为、诗歌内容则多所指责,有时甚至不免曲意贬抑,显示了政治干扰给予学术研究的不良影响。数年后乃有人著文对是书主要观点与倾向进行商榷,并探索其造成失误的原因。是书某些考证和论断(如关于李白出生地为中亚碎叶)也得到学术界重视和认可。

☚ 李白研究论文集   李杜论略 ☛

李白与杜甫

 原文
 李太白1初自蜀至京师2,舍于逆旅。贺监知章3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4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5。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6。期7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8。贺又见其《乌栖曲》9,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故杜子美10赠诗及焉。曲曰:“姑苏台11上乌栖时,吴王宫12里醉西施13。吴歌楚舞14欢未毕,西山欲衔半边日15。金壶16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堕江波。东方17渐高奈乐何。”或言是《乌夜啼》,二篇未知孰是,故两录之。《乌夜啼》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18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19,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20泪如雨。”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21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22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23又尚24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25殊少。尝言兴寄26深微,五言27不如四言,七言28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29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30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31。借问别来太瘦生32,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玄宗闻之,召人翰林。以其才藻绝人33,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34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35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36,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37。笔迹遒38利,凤跱龙挐。律度对属,无不精绝。其首篇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39,珠殿宿鸳鸯40。选妓随雕辇41,征歌出洞房42。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43。”文不尽录。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上亦以非廊庙器44,优诏罢遣之。后以不羁,流落江外;又以永王45招礼,累谪于夜郎46。及放还,卒于宣城47。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48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选自《本事诗》


 注释
 1.李太白:即李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2.京师: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唐朝的首都。
 3.贺监知章:唐代诗人,因为曾做太子宾客及秘书监的官,因此,人们都叫他“贺监”。
 4.蜀道难:李白诗中的名篇。
 5.谪仙:从天上被贬下来的神仙。
 6.与倾尽醉:开怀畅饮。
 7.期:约会。
 8.光赫:光耀显赫。
 9.乌栖曲:李白的诗篇。
 10.杜甫: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11.姑苏台:地名,在今江苏省。
 12.吴王宫:春秋时吴王的宫殿。
 13.西施:春秋著名的美女,吴王夫差的妃子。
 14.吴歌楚舞:即吴国的歌,楚国的舞。
 15.西山欲衔半边日:意思是即将下山的夕阳。衔,含着。
 16.金壶:中国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
 17.东方:日出的地方,指太阳。
 18.哑哑:乌鸦的叫声。
 19.机中织锦秦川女:晋朝时,苻坚占领了北方,窦淹被苻坚流放到沙漠。他的妻子苏氏思念远方的丈夫,就在锦缎上织上诗文寄给丈夫窦淹。诗词十分凄切。这里指怀念丈夫的人。
 20.辽西:即今辽宁西部。
 21.陈拾遗:即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
 22.梁陈:中国历史上南朝的两个朝代。
 23.沈休文:即沈约。
 24.尚:推崇提倡。
 25.律诗:诗的一种,五个字或七个字一句,每首共八句。声律对仗都极其严格。称五言或七言律诗。
 26.兴寄: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27.五言:指每句五个字的诗。
 28.七言:每句七个字的诗。
 29.俳优:此指歌唱。
 30.饭颗山:据说在长安附近。
 31.卓午:正午。
 32.太瘦生:指杜甫作诗辛苦人都瘦了。
 33.绝人: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
 34.吟咏:就是作诗。
 35.宁王:唐玄宗的儿子。
 36.声律:此处指声律对仗严格的律诗。
 37.加点:作文章时用笔点去应该删改的地方。
 38.遒:刚劲有力。
 39.翡翠:一种漂亮的鸟。
 40.鸳鸯:鸟名,这种鸟喜欢成双成对,因此人们把这种鸟比作恩爱夫妻。
 41.雕辇:装饰精美的御车。
 42.洞房:结婚时的新房,也指内室。
 43.昭阳:汉宫殿名。
 44.廊庙器:治国的人才。
 45.永王:唐玄宗的儿子李璘。
 46.夜郎:古郡名,在今贵州正安西北。
 47.宣城:古郡名。在今安徽省长江以东。
 48.安禄山:盛唐时的大将,后起兵反唐几乎灭了唐朝。
 释义
 李太白最初从四川到首都长安时住在旅馆里。贺知章早已知道他的大名,就最先去拜望他。见面后,贺知章对李白的风度称奇,就请求李白将他的作品出示。李白就将他写的《蜀道难》诗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还没将诗看完,就连声赞叹说:“这简直是天上贬下来的神仙。”随后,贺知章将身上挂着的金乌龟解下来,换了酒与李白一起畅饮。以后,贺知章几乎每天都要和李白见面,李白因此名声大震。贺知章又看了李白的《乌栖曲》,又感叹,又赞美。他反复吟诵以后说:“这诗鬼神见了也会落泪。”杜甫看了《乌栖曲》也称赞写得好。《乌栖曲》是这样的: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原文差一句),西山欲衔半边日。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堕风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大意是这样的:当乌鸦在姑苏台上栖息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正痛饮将醉。唱着吴国的歌,跳着楚国的舞,尽情欢乐没完没了。日落西山仍狂欢不已。计时的金壶滴下的水越来越多,皎洁的月光落入江水。不知不觉太阳又慢慢升起,时光不断流逝,狂欢的人又将怎样呢?
 也有人说李白给贺知章看的不是《乌栖曲》,而是《乌夜啼》,现在已无法考证,所以,也把乌夜啼录下: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
 这首诗大意是这样的:城边缭绕着黄色的云,是乌鸦栖息的时候了,它正飞回枝头哑哑地叫。惦念着丈夫的织布女郎,也和从前的秦川女一样,隔着纱窗向人们探问丈夫的消息。刚刚提到边域辽西,她就失声痛哭,泪下如雨。
 李白是文学上的天才,他气质高雅,与陈拾遗在作诗问题上的观点相同,所以人们议论时常将他们放在一起。陈子昂曾说:“梁陈以来,诗风浮靡到了极点。沈休文虽提倡声律,但如果要恢复古诗的风格,除我以外,没有别人。”因此在陈子昂和李白诗集中,律诗较少。对此李白曾解释说:“要把诗作到极致,五言不如七言,如果过于受声调俳优的束缚,就更不好了。”所以,李白曾开玩笑地对杜甫说:“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诗就是挖苦杜甫作诗太拘谨了。
 唐玄宗听说李白到了长安,就召见了他,并让他做了翰林学士。玄宗又发现他的才学气度都不一般,就准备想让他做更大的官。一天,就宫中的庆典活动,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的良宵美景都是唱歌跳舞,如果能让那些有非凡才能的人来作些诗,那将来可以向后世夸示。”于是就命令把李白召来。而这时候,李白正在宁王府上喝酒,已经喝醉。唐玄宗知道李白看不起律诗,就故意让他作《宫中行乐》的五言律诗十首。李白向玄宗拜谢说:“宁王请我喝酒,我有点喝多了。我恐怕会有失礼的地方,如果陛下能解除我的恐惧心理,那我才能将我的微薄作诗才力贡献出来。”唐玄宗说:“就照你说的办吧。”于是叫人磨好墨,润好笔,又叫人将朱丝栏绢纸展开,放在李白前面。李白拿起笔想了一会儿,就一口气将十首诗全写下来,并没有一处删改。字写得像龙飞凤舞一样,非常遒劲有力。诗的格律对仗,也极为精妙、工整。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柳色黄莺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珠殿宿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这首诗是赞美杨贵妃的,诗的大意是这样的:柳树枝头长出了金黄色的嫩芽,雪白的梨花吐出阵阵清香,玉楼里住着翡翠一样美丽的佳人,珠殿内宿着恩爱的鸳鸯。从深邃的内室中选出能歌善舞的女郎陪伴君王的御辇,皇宫中谁能首屈一指,那就是像赵飞燕一样的贵妃娘娘。
 从此以后,李白经常出入宫中,玄宗对他恩礼有加。但李白闲散惯了,不太喜欢受拘束,所以请求回去。唐玄宗也认为,李白在文学上是天才,但非管理国家的好手,于是唐玄宗在重赏李白之后,决定让他走了。由于李白的性格傲岸不羁,所以他在江湖上到处流浪。永王征讨安禄山时,聘请李白加入,李白因此得罪了唐肃宗,被流放到夜郎。以后被赦免,回到内地时死在宣城。杜甫正赶上“安史之乱”,所以杜甫将李白的经历都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得极为详尽,几乎没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后人又称杜甫诗为“诗史”。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71年版。本书评析了李杜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诗歌创作,总的倾向是扬李抑杜。著者认为从忠君思想这一角度来看问题时,李杜虽都始终恋阙,但李白对朝廷失政还敢于批评,有时流于怨悱;杜甫对于朝廷失政讳莫如深,顶多出以讽谕。又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杜甫《剑阁》优于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湖》,并以此作为李劣杜优之证。著者则力主李白“划却君山”是从农事上着想,是真正为了人民,因此应是李优杜劣。书中所论的李白道教迷信最后的“觉醒”、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宗教信仰等也为扬李抑杜意识所左右。尤为学术界难以接受的是,著者对杜甫“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贬损过甚,认为杜甫对人民只有廉价的同情,是站在“吏”的立场上的。尽管本书主导思想有此缺陷,它仍有可取之处。如提出了李白出生地的重要说法之一——碎叶说;对杜甫《赠李白》的分析,联系到杜甫其时嗜酒、求仙的实际,说明此诗所指也包含了杜甫自己,这就纠正了认为此诗仅仅是“杜甫对李白有所规劝”这一传统看法。值得肯定的是,著者对李白并非毫无原则地加以推崇,也指出其“不太清高的一面”。书中提出的李白兄弟经商、杜甫对屈原、宋玉、陶渊明的态度、杜甫与高适关系的变化等看法也引起了讨论。诚如著者所云,“新旧研究家们的眼睛里面有了白内障——‘诗圣’或‘人民诗人’,因而视若无睹,一千多年来都使杜甫呈现出一个道貌岸然的样子。”著者虽没患白内障,把李杜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但同时又戴上了扬李抑杜的有色眼镜,对杜甫洗垢索疵,这是一大憾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