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zhongxuesheng richang xing weiguifan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8月31日颁布的文件,是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内容是教育中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使他们懂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怎样立足,怎样生活,怎样交往,如何珍爱自己,怎样尊重别人。贯彻执行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培养和训练,同时也需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下: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❶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❷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头发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吸烟,不喝酒。
❹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❺不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的坏书刊、录像,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
❻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和音乐茶座。
❼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
❽维护国家荣誉,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❾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要讲普通话。
❿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 (11)尊重全体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不看他人日记。 (15)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16)守信守时。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7)升国旗、奏、唱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18)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吵闹喧哗。 (19)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阅图书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0)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21)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22)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珍惜时间,科学安排课余活动。 (23)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4)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安静听讲,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5)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 (26)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放。 (27)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 (28)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29)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 (30)外出和到家时,要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 (31)体贴帮助父母,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 (32)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地提出,不闹脾气,不顶撞。 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33)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34)乘公共电、汽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5)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按顺序,对营业人员有礼貌。 (36)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37)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要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肃穆。 (38)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结束时鼓掌致意。 (39)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 (40)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社会行为,要进行劝阻。 ☚ 《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奖惩制度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zhongxuesheng richang xingweiguifan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要求。1988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颁布并在全国试行。内容共五项40条。 第一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共8条。这是对个人品德、仪表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是中学生个体自身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二项,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共8条。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文明礼貌要求,是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三项,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共8条。这是学校集体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要求,是中学生在学校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四项,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共8条。这是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基本行为要求,是中学生在家庭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五项,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共8条。这是在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要求,是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既注意到国家对青少年的一贯要求,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同时,又力求适应开放、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培养新时期要求的素质。制订这些规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这些行为规范只是中学生日常行为经常涉及到的,不是对中学生全部行为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和遵守法制的全部内容。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中学生守则》是国家对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学生守则》条文的具体化。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应把它和《中学生守则》的教育统一起来进行。 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使之成为中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切不可引导学生去背诵条文,也不要简单地用条文去卡学生。贯彻实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必须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协调一致。每个教职员工都要身体力行,对学生言传身教。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主动向学生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并以此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应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工作中积极予以配合,引导广大同学进行自我教育,在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训练和检查考核中,要实事求是,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用考核代替思想工作。 ☚ 中学生守则 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稿)》 ☛ 00017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