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拗ào

❶用手扳。《龙朔中酒令》: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
❷刚硬不顺从。皮日休《虎丘寺殿前有古杉一本》拗似神荼怒,呀如猰㺄饥。

拗yù

抑制。見下。

拗ǎo

折断。程垓《谒金门·杏花》:“芳意枝头偏闹,困尽蜂须莺爪。拟倩玉纤和露拗,情多愁易搅。”(3—2006)晏殊《渔家傲》:“一掬蕊黄沾玉润,天人乞与金英嫩,试折乱条醒酒困。应有恨,芳心拗尽丝无尽。”(1—100)

☚ 遨头   懊恼 ☛

读音·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倚教切,去,效韵。
❶[拗口]不顺口,讲起来别扭。
❷[拗口令]即绕口令。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乙六切,入,屋韵。
❶抑制;抑。《集韵》:“拗,抑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ao(ˇ),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於绞切,上,巧韵。
❶折;弄弯折断。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n·iu(ˋ),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乙六切,入,屋韵。
❶固执。
❷脾气犟。

上一条: 下一条:

拗尿niāo

违;不顺。例:这人说话是个~~子,不顺丝路,逆茬子行。
❍ 他做事~捩,跟人不一样,凡事不服人。通“尦”。
《古今韵会举要》:“拗,心戾也。《玉篇》:‘拗捩固相违也。’”


拗忸一声niū

违;不顺。例:这人性格~,不合群,是个~倯脾气!
❍ 他做事违~,跟人不一样,执~很!
《古今韵会举要》:“拗,心戾也。《玉篇》:‘拗捩固相违也。’”


拗扭niù

扭;拧。例:他把事从中故意给~住,使你干不成!
❍ 拧把事从中给~转了过来。
❍ ~干净毛巾中的水。
《汉语大字典》:“拗,扭,拧。”


拗夭yǎo

折断;拉断;锯断。例:拦~折断。
❍ 将卯捭~断了。
❍ 将绳拉~断了。
❍ 将胳膊扭~断了。
❍ 拦~锯断。
《玉篇》:“拗,拗折也。”《说文新附》:“拗,手拉也。”注:《广韵》拗音,于绞切。

孩子执拗,不听话。

1ngao4

(形)固执;不随和:大家都没得意见,就是他一个人~起硬不答应。


2ngao4

❶(动)用扁担、棍棒之类工具的一端挑起东西:水生把一对箩筐用扁担~在光膀子上。(川文82.8.63) |迎面过来一个老汉,肩上一把锄头,~着两只鸳篼。(潮797)
❷泛指拿着、扛着或含着长条物的一端:肩头上~根长扁担。|一个缺牙巴~着叶子烟的矮胖老头还在人群中“敲破锣”。(龙83.6.8)
❸(形) (担子、杠杆之类两头不平衡,轻的那头)向上翘:担子~的,不好挑。|秤杆~起那么高,太旺了。
❹(动)撬:~开看戏台子的地板一处处照,没有! (龙82.3.58)

拗ŋau213ngao213

撬。五代前蜀贯休《偶作》诗: “口如暴死人,铁尺拗不开。”《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八《杨大夫》 (出 《神仙感遇传》): “有疾疫暴病死者,研丹一粒,抝开其口,灌之即活。”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平分银》: “一日,郭 (安仁) 在修路,见一大石当中立起,拗了半日,挖得多深,方才拗脱。”又《吃得亏》: “王囚看守器物,见一石将脱,恐怕伤人,即去拗开,底下有一方石,挖开一看,乃是一窖银子。”

拗iəu44

固执,执拗,改变不了: 小腿~不过大腿。《说文》: “拗,手拉也。” 《韵会》: “拗,拗戾固相违也。”


拗iəu53

抽取: 在麦子里面~灰穗呢。《说文》: “手拉也”。《增韵》: “折也。” 于巧切,上声。或言为“抽” 《说文》: “或从由引也,拔也,除也。”

拗a31[a]

❶折断
⊳箠批~对长 (竹鞭子折断成两半)。
❷摘
⊳~蜀箭花(摘一支花)。
❸掰
⊳饼~半爿分伊 (把饼掰一半分给他)。

拗《广韵》於絞·巧;ǎo‖ǎo

折断;拉折:~纸ǎo zuǎ(折纸)
❍ ~断ǎodg(折断)。 《尉缭子·制谈》:“將已鼓,而士卒相囂,拗矢,折矛,拖戟,利后發,戰有此數者,内自敗也。”南朝梁·民歌《折杨柳枝歌》:“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

◇ ǎo压低,强制改变:~价ǎogè(压价、使人吃亏)
❍ ~人的理ǎo láng e lǐ(使人受屈)
❍ ~落性ǎo lóhsìng(采用强制手法使改变性格或习惯)。

ㄠˇ;ㄠˋ;ㄋㄧㄡˋǎo; ào; niù3301折,折断。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谓折曰~。」徽语。安徽绩溪〖〗。~断一只筷。吴语。上海〖〗。拿根棒头~断脱‖棒头拨我一~两。上海嘉定。1930年《嘉定县续志》:「~,俗言折也。」江苏常州〖〗。拿棒棒~断仔。江苏无锡〖〗。《无锡民歌》:「想~鲜花一场空。」江苏苏州〖〗。筷儿拨俚~断脱哉。江苏吴县光福〖〗。~花。1930年《相城小志》:「折物曰~。」江苏常熟。清光绪甲辰年《常昭合志稿》:「折花曰~。」浙江绍兴〖〗。鲁迅《呐喊・阿Q正传》:「他很想即刻揪住他,~断他的竹筷,放下他的辫子。」浙江金华岩下〖〗。~个竹椏来做牛棒‖头梗儿𫸻~断。浙江杭州〖〗、温州〖〗、象山。湘语。湖南西部〖〗。~断东西。客话。广东梅县〖〗。罗翙云《客方言・释言》:「折谓之~。」广东五华〖〗。两侪共条蔗,对半~。梅山《五华乡村童歌五首》:「禾雀子,喙丫丫,上桃树,~桃花。」广东翁源。清水《翁源儿歌》:「猴哥上岭~生柴。」福建永定下洋〖〗。~花‖~蔗。江西上犹社溪〖〗、赣州蟠龙〖〗。粤语。广东广州〖〗。~开两橛折成两段。广东阳江〖〗。其~断都铅笔。广东恩平。重修《恩平县志》:「以手折物曰~。」广东东莞。清宣统辛亥年《东莞县志》:「以手折物曰~。」闽语。福建仙游〖〗、漳平永福〖〗、厦门〖〗、福州〖〗、建瓯〖〗、莆田〖〗。广东汕头〖〗。~树枝。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言》:「折花为~。」广东海康〖〗、潮阳〖〗、潮州〖〗。◈ 《乐府诗集・梁横吹曲词五・折杨柳枝歌》:「上马不捉鞭,反~杨柳枝。」唐李贺《酬答二首・其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花人。」元陶宗仪《辍耕录》:「南方谓折花曰~花。」使弯;弯曲。吴语。浙江绍兴。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过去,~过去。」闽语。福建厦门〖〗。将铁丝~一个圆圈。折叠。吴语。江苏溧阳。浙江温州〖〗。闽语。福建永春〖〗。~纸侬仔叠小纸人。福建厦门〖〗、漳平永福〖〗。台湾〖〗。掰;分开。吴语。浙江绍兴。鲁迅《呐喊・药》:「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开了。」浙江宁波。甬剧《姑娘心里不平静》:「摸遍鸡窝把蛋找,走遍竹园把笋~。」闽语。福建永安〖〗、三明〖〗、沙县〖〗。挪动;移动。西南官话。云南新平〖〗。我两个挨把床~过去点儿。云南玉溪〖〗。~下嘛,拦着我了。云南澄江〖〗。~过来点。云南昆明〖〗、昭通、大理、保山〖〗、蒙自、文山〖〗。请你挨那个位儿~一下。身体摇摆;扭动。西南官话。云南澄江〖〗。莫~过来~过去的,咯是~蛆𠳚。云南玉溪〖〗。医生挨你扎针,你莫~‖莫~过来~过去的,好好的坐着。云南昆明〖〗。好好的睡着,莫~了‖乖乖的坐着,莫~。用力紧握东西;用腰部的力往上举。吴语。上海〖〗。~牢贼骨头葛手,勿让伊跑脱。上海松江:快点~住。江苏苏州〖〗。重得啦,~匣~弗动真重啊,拿也拿不动。扭。闽语。福建厦门〖〗。~伤。用木棒敲击;撬。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开箱子找东西。曾荣华《还我双腿》:「~开戏台子的地板一处处照,没有!」云南昆明〖〗。挨石板~开。贵州沿河〖〗。你把岩头石头~起来点儿。物体的一头固定,一头悬空着。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我~起锄头就回家‖他用竿竿~了一件衣服在街上走。克非《春潮急》第四三回:「徐锅巴胡便~了个狗粪鸳篼,装作拾粪的样子…东溜西溜。」黄谋远《丁丁儿街的丁丁儿事》:「任建民肩膀上~着箩筐。」◇ 《四川曲艺选》:「包老汉~着烟杆过足了瘾。」闽语。广东揭阳〖〗。伊肩头~枝雨遮雨伞。往容器(或磨里)装液体或颗粒状的东西。江淮官话。江苏北部:往缸里~水‖~斛往斛里装稻谷等。江苏淮阴〖〗。《西遊记》第二五回:「把清油~上一锅。」吴语。江苏无锡〖〗。锡剧《双推磨》:「你~磨我来牵。」上海崇明〖〗。~磨。争论,争辩。粤语。广东广州〖〗。咪~嘞,到现场睇下啦别争论了,到现场看吧‖事情已经好清楚,有乜好~嘅没什么可争辩的。欺负。闽语。福建永春〖〗。~侬欺负人。旋转;扭转。西南官话。云南新平〖〗。挨药瓶的盖盖~开。吴语。浙江金华岩下〖〗。这个农~弗佢转。浙江宁波。宋曾慥辑《类说・拗项桥》:「尚书省东隅,有桥,名~项桥。言御史及殿中元者至此~而望南宫也。」推诿。西南官话。云南新平〖〗。这个事嚜你就消去做了,莫想~。鞋不合脚。西南官话。云南昆明〖〗。这双鞋穿着~脚。抬起来;引申为抬高(价钱)。西南官话。贵州沿河〖〗。他紧到一直~价钱儿,我们去别处买。吴语。浙江嵊县。戚开法《四明传奇》:「她忍着痛,想挣扎着爬起来,可头刚~起来,就倒下去了。」赣语。江西临川〖〗。~起头。讨价还价。晋语。山西忻州〖〗。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文枢等《旧成都的「人市」》:「韩把价钱『~』到相当高度后就『割爱』了。」压低;强制;使人吃亏。闽语。福建厦门〖〗。~价‖~秤头‖~人的理使人受屈‖~落性采取强制办法使改变性格习惯。福建永春〖〗。折合。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一担谷~钞票十几块洋钿。网鱼;捉鱼。粤语。广东佛山。温倪史《佛山儿歌》:「爱吃煎鱼担罾~。」斜坡。客话。广东东莞清溪〖〗。剪子铰合处。江淮官话。安徽安庆〖〗。剪子~松了。凹。吴语。浙江杭州〖〗。眼睛~进。歪。赣语。江西高安老屋周家〖〗。桌子摆~个。(担子、扛杆之类两头不平衡,轻的那头)向上翘。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担子~的,不好挑‖秤杆~起那么高,太旺了。偏僻。吴语。江苏苏州。浙江宁波。《醒世恒言》卷二九:「这浚县又是个~处,比京都更难。」《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条街上俱是营里军家,不好此事,路又僻~,一向没人走动。」调皮;捣蛋。闽语。福建仙游〖〗。(说话声音)不好懂;不顺耳。吴语。江苏苏州〖〗。口音有点~格。浙江绍兴、嘉兴:~声‖伊啥地方人,声音那哈~来,一眼听勿懂。上海松江:~声气。

*抝ào

违背;不顺
 △ 违~|~口。
【注意】右边是“幼”,不是“幻”。
另见582页niù。


拗niù

固执;不顺从
 △ 执~。
【注意】右偏旁不要写成“幻”。
另见9页ào。

拗抝

(方)弄弯使断;折:~断丨~花。
另见 ao;niu。


拗抝

不顺;不服从:~口丨违~。
另见 ao;niu。


拗抝

固执;任性:执~︱脾气很~。
另见 ao;ao。

拗ào

❶ 违抗:违拗。
❷ 不顺:拗口。
另见370页niù。


拗niù

固执,脾气拧:拗劲│拗性。
另见7页ào。

拗niù

执拗。如:胳膊~不过大腿。

拗ao

另见niu。拗救 拗口 拗律1 拗体2 拗陷 违拗 执拗 拗口令3


拗niu

另见ao。拗体 执拗 拗不过

拗(一)ǎo (二)ào (三)niù

【辨形】 中是幺,不是纟。8画。形声。
【辨义】拗(一)ǎo 〈方〉弄弯使断,折:拗断|拗花|拗树枝。
(二)ào不顺;违背: 拗强(jiàng)|拗劲|拗口|拗口令|违拗。
(三)niù 固执,不驯顺:拗劲|拗不过|拗脾气|执拗|脾气很拗。
【辨析】 (二)(三)音近义,都含“不顺从”的意思。三音区别在于:
一、词义着重点不同:拗(一)ǎo表示用手折断的动作;(二)ào着重指言词不顺口,行为违背常理;(三)niù着重指人的脾气固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二、语音归属不同:拗(一)ǎo用于方言词语;(二)ào,(三)niù二音是普通话音。

拗ào


拗niù

生拉硬拽: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四五·1026)

拗、背、违;从、奉、随、听、依、遵

○拗ào

(动)违反:世事终难~|违~。

○背bèi

(动)违背;违反:~弃|~叛|~约|~理|~师之训 |~信弃义|~恩忘义|~暗投明。

○违wéi

(动)不遵从;不依从:~令|~法|~章|~约|~背|~拗|~心|~法乱纪|阳奉阴~|~恩负义|~天逆理|负心~愿。

●从cóng

(动)顺从;听从:~善如流|~心所欲|胁~|盲~|遵~|言听计~|择善而~|无所适~|力不~心|恭敬不如~命。

●奉fèng

(动)遵从;接受(多用为敬辞):~令|~命|~天承命|谨~法令|~公守法|阳~阴违|克己~公。

●随suí

(动)顺从:~顺|~心|~意|~风转舵|~风倒|入乡~俗|萧规曹~|天~人愿|俯仰~人|夫唱妇~|~机应变|嫁鸡~鸡,嫁狗~狗。

●听tīng

(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命|~从|~话|唯先生是~|唯命是~|言~计从。

●依yī

(动)依从;同意:~随|~顺|~违不决|谁敢不~|百~百顺|万难~从。

●遵zūn

(动)依照:~守|~照|~命|~从上级命令|~循工作原则|命令全国一体~行。


乖;犟、拗

○乖guāi

(形)不违拗;听话:小宝宝很~|~孩子|这小子还真~|~~地缴了械。

●犟jiàng

(形)固执;不服劝导:~性子|~头倔脑。

●拗niù

(形)固执;不随和,不驯顺:执~|脾气很~。

近体诗诗句的平仄不符合通常的格式叫“拗”或“拗句”,也称“落调”。近体诗的“拗”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以五言为例,七言亦然):
❶“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如高适《淇上送韦司仓》:“醉多适不愁。”李颀《野老曝背》:“百岁老翁不种田。”参见“犯孤平”条。
❷“平平平仄仄”变为“仄平仄仄仄”。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只应守寂寞。”又如杜甫《村雨》:“世情只益睡。”这种现象杜诗中数次出现,中唐以后即罕见。赵执信《声调前谱》说:“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
❸“仄仄平平仄”变为“仄仄平仄仄”。如于良史《闲居寄薛华》:“雨洗山木湿。”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
❹“仄仄平平仄”变为“平仄仄平仄”。也就是说五言中一、三两字平仄互易。如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❺“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这种改变了的句式之中已包含了“救”。参见“救”
❷。
在格律上可平可仄的地方,不属于“拗”。参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条。
词的平仄中也有“拗”或“拗句”之说。如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词有拗调,如《寿楼春》之类。有拗句,如《沁园春》之第三句,《金缕曲》之第四、第七句,《忆旧游》之末句。比比甚多,要须浑然脱口,若不可不用此平仄者,方为作手。”词中的“拗句”,仍是以律诗平仄为准绳的。如这里所说《沁园春》第三句,有作“仄平仄平”者,则不合七律的前四字平仄,故称“拗句”。

☚ 鹤膝   落调 ☛

拗yù

抑制。班固《西都赋》:“乃~怒而少息。”(少:稍。)
另见7页ǎo、7页ào。


拗ǎo

折,折断。《尉缭子·制谈》:“将已鼓,而士卒相嚣,~矢,折矛。”李贺《酬答》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花人?”
另见本页ào、856页yù。


拗ào

不顺。元稹《哭女樊四十韵》:“和蛮歌字~,学妓舞腰轻。”
另见本页ǎo、856页yù。

*

DED6
㈠ao不顺;不顺从:~口/违~。
㈡ao用手折断:~断/~花/~矢折矛。
㈢niu❶固执;不驯服:执~/脾气很~。
❷(作否定用)指改变别人的意见、做法等:我~不过他,只得收下了他送来的礼物。

不顺从

不顺从

牾(错牾) 拗 违傲 违忤 违拂 违费 不顺 拗别 顶逆
不听从:不依
不驯顺:拗犟
不恭顺:不悌
不依从:违拗
 别扭,违拗:别拗
 顶撞,违拗:顶颈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执意不从
傲慢,不顺从:骜蹇 骄蹇 傲慢不驯
粗疏不顺人情:疏牾
顽皮不顺从:顽劣
固执不顺从:偏拗
乖忤不顺从:生硬
愚顽不顺从:顽凶
愚妄不顺从:顽梗
抵触,不顺从:错忤
迕逆不顺:逆迕
不欺诈虚伪,不迎合顺从:不诡不随 不诡不阿
坚决不顺从:抵死不从

另见:不听 违背 违反 违逆 抗拒︱顺从

☚ 不顺从   不驯 ☛

折断

折断

折(~枝) 拗(拗断;拗折;~花) 撅(~枝) 掂(掂折) 搚 挫 捩 抈 撧(撧折) 鞼 断(断折;弄断;~其十指) 拉(摧枯~朽) 慑锉
拉下折断:攀折 拉折
倒下而折断:倾折
破坏折断:破折
生硬地扭折:生扭
用强力折断:摧折 桡折 凌挫 折拉 错析
 倾覆摧折:覆折
 凋零摧折:燋夭
(将物弯曲使断开:折断)

另见:采摘

☚ 折、摘、扭   采摘 ☛

扭绞

扭绞

用手旋转东西:扭(扭转;~紧;反~) 拧(~紧) 绞(~干;纠~;~出水) 捩(捩转) 拗转 转旋
 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
扭转使紧:紧(扭~;~一~) 上(~盖)
 给乐器上弦:更张 上弦
 拉紧乐器上的弦:
用手掌将条状物扭在一起:搓(搓捻;~线;~麻;~绳;~紧) 撚 揉捏
用手指搓或转动:捻(~线) 拈(拈搭)纫
 在沉思、吟哦、推敲时捻弄胡须:髭撚
将两股以上条状物拧成一根绳:绞(~绳;~带)
析麻捻接成线:
把麻析成细缕捻接起来:绩麻 缉麻
(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扭绞)

另见:扭转 物体

☚ 采摘   摇动1 ☛

违反

违反

背 迕 拗(拗戾) 偝 犯(犯干;犯逆;犯违;犯历) 违(违背;违错;违矫;违灭;违别;违越;违返) 悖 回异 睽忤
违背,违反:逆(拂逆) 负违
 触犯,拂逆:撄拂
背逆违反:背违
违反时势:干时
行事违反自然规律:断鹤续凫 断凫续鹤续凫断鹤 续凫截鹤 续鹜短鹤 截鹤续凫
违反逻辑规则:悖理 辟方
违反常理:违理 拂经
违反惯例:违例
违反礼仪:违礼
违反礼节:冒礼 逾礼
违反法度:干度 非度 愆度
违反道德:违德 悖德
 行为不守常规,违反社会道德:悖理伤道 悖道逆理 悖道伤教 悖理蔑义 悖理伤教 背理伤道 背义伤道
违反正道:犯顺
明显地违反:显戾
(不遵守或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反)

另见:不遵守 违背 违逆 违犯 ︱遵守

☚ 违反   不遵守 ☛

发音

发音

发音咬字:吐字 道字
吐字发音:咬(~字不准)
歌唱的发音,吐字:发脱口齿
说话的发音:口齿(~清楚)
鼻子里发出声音:哼(~声)
喉部发出低沉粗重的声音:喉音
 发出沙哑的喉音:喉鸣
说话发音清楚:口齿清楚 吐字清楚
说话时舌尖常接触牙齿,发音不清:咬舌
嗓子干涩发不出音或发音低而不清:喑 哑(粗哑;枯哑) 干涩
 嗓子哑,不能出声:
发音不清脆:沙 嗄(嗄嘶;音嗄) 喑哑
 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嘶(嘶哑;声嘶) 沙哑
 声音细弱沙哑:雌哑
 力气用尽,声音嘶哑:声嘶力竭 声澌气竭 气竭声澌
声音低而嘶哑:低哑
 声音低哑:咽咽
 声音阴沉低哑:阴哑
嗓子哑发不出声:喑哑 失音
因鼻病发音不清:齉(齉鼻) 齆(齆鼻;齆鼻腔) 瓮鼻
发音不顺:拗(拗口)
演唱或演奏时发出的音不准:走音
(发出语音:发音)

另见:鸣叫 发声 喊声 叫声 嗓音

☚ 呻吟   喊叫 ☛

拗[抝]ǎo

 [方] (弄弯使断;折) bend so as to break:把甘蔗 ~ 断 break a piece of sugarcane in two
另见 see also ào;niù。
◆拗陷 {地} downwarp;sag;depression;
拗褶区 down-warping folded region [zone]


拗[抝]ào

 ❶ (发音不顺口) be hard to read
❷ (不顺从;违逆) perverse;disobey
另见 see also ǎo;niù。
◆拗强 obstinate and pig-headed; recalcitrant; 拗口 hard to pronounce; awkward-sounding; twist the tongue


拗niù

 (固执; 不随和; 不驯顺) stubborn; obstinate; difficult: ~ 不过某人 unable to dissuade sb.; unable to turn sb. away; 脾气 ~ be of a stubborn temper; 这老头子脾气很 ~。 He is a difficult old fellow.
另见 see also ǎo; ào。
◆拗不过 unable to dissuade; fail to talk sb. out of doing sth.; 拗执如牛 be obstinate like an ox; be as obstinate as an ox

*

(8画)
❶ào
❷niù

【提示】幼,左边是幺,不要错写成纟。

*拗〔抝〕ǎo

8画 手部 〈方〉 弯曲;折断: 把竹竿~断了。
 另见ào(6页);niù(295页)。


*拗〔抝〕ào

8画 手部 不顺畅;不顺从: ~口|违~。
 另见ǎo(5页);niù(295页)。


*拗〔抝〕niù

8画 手部 固执;倔: 执~|他脾气~得很|谁也~不过他。
 另见ǎo(5页);ào(6页)。

拗抝1.ào 2.niù

古形声字。从扌(手),幼声。幼从幺(yāo)声。拗字本有弯曲使折断的意思。引申为不顺,不顺从。如:拗口|拗口令。以上都读ào。后产生niù音,表示固执,不驯顺。如:执拗|脾气拗。


拗niù

中古形声字。从扌(手),幼声。本读ǎo。音变如幼坳(ào)、麀(yōu,古书上指母鹿)鏖(áo,拗战。麀省声)例。本折,折断义。现方言仍有。如竹竿拗断了。近代又读ào。是不顺,不顺从义。如:说声、韵、调相近的字的话叫拗口。又故意编成句子、段落,叫“拗口令”。近代到现代又变读niù,是固执、不驯顺义。如:执拗|脾气很拗。

拗★常◎常


形声,从手,幼声,本义读ǎo,折断;又读ào,引申为不顺、不顺从等;又读niù,引申为固执。

(1)〈形〉不顺;不正。
《金》四十: [赵裁]幅折赶空走儹,截弯病除手到。不论上短下长,那管襟扭领~。
(2) 〈动〉撬;别(biè)。
《聊·寒》三: 一伙人闹吵吵,捶窗户把门敲,管家又把主人叫……拿杠子才把门来~,~开门一齐去看,一个个魂散魄消。又
《增》二六: 即时叫丫头把口~开,把药丸放在口内,灌上了一口清水。
另见niù(“拗别”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