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拉弗曲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拉弗曲线表示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一条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拉弗(Arthur B.Laf-f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而得名。拉弗认为,带来一定量税收收入的,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税率。例如,尽管T3点的税率高于T1点的税率,但得到的税收收入都为R1;而T4点税率为100%,和零税率一样得不到任何税收收入。因为,这样高的税率,使得应纳税的经济活动都停止了。拉弗相信,降低税率将会刺激经济活动,从而带来较多的税收收入。而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税率太高,从而使得经济萎缩。复苏经济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的增加。拉弗曲线成为供给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如图: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该曲线由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A.拉弗 (A.Laffer) 提出,并用于说明政府税收和税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Ot代表税率,OR代表由收入与税率共同决定的税收。向上凸起的OB即拉弗曲线。原点O表示税率为零时税收也为零,B表示税率为100%时,税收也为零,因为这是人们要把全部的收入用来纳税,则无人愿意再工作或投资,从而政府税收也为零。拉弗曲线即以这两个极端为极限,税率为OC时开始转折的一条曲线。当税率提高至C点时,政府税收达到最大,为OR0。在这一阶段,拉弗曲线是上升的,这一阶段税率的提高会增加政府税收,而不会对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税率再提高,这时拉弗曲线是下降的,由于高税率挫伤了人们生产与投资的积极性,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也减少了。可见,C点是最优税率,大于C点的税率会使收入与税收减少,是税率的禁区。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同样的税收可以通过一个低税率和一个高税率来征得的。图中的税收OR1,就可以通过低税率E点和高税率F点征得。但由低税率征得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使国民收入增加; 而通过高税率征得却压抑了人们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使国民收入减少。通过低税率来刺激生产和投资,在国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增加政府税收是有利的。拉弗认为,当时美国的税率已进入税率禁区,对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美国政府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拉弗曲线正是供给学派和里根政府减税政策的理论依据。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当代西方经济学用来表示税率与国家的生产和财政收入关系的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拉弗提出。以纵轴代表税率,横轴代表由税率与生产共同决定的税收额。曲线的两个终端,一端表示税率为零,一端表示税率为100%,该曲线即以两个断点为极限,自E点开始转折的一条曲线(如下图)。以E点为分界,曲线上半部分表示税率从100%逐步下降,曲线下半部分表示税率从零逐步提高。A与B表示提供同等数额的税收,因而A表示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生产,B表示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生产。若税率从A降至C,生产和税收均较前增加;若税率从B升为D,税收将增加(但生产较税率为B时减少),C与D提供同量的税收。E点代表的税率,是与生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额的税率。这一理论视税率为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税率的高低对生产虽有一定的影响,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及其变动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与税收总额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是供给学派关于降低税率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之一。由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Laffer,Arthur,1941— )提出。以税率为横轴,政府的税收总额为纵轴,拉弗曲线是一个向下的半圆形曲线。拉弗曲线表示,税收总额先是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税率增至一定程度后,二者即变为反向关系。显然,对于任何数额的税收总有一高一低的两个税率与之对应,较高的税率由于影响了人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显然不如产生同量税收的较低税率好。拉弗曲线有两个极端:当税率为0时,税收总额为0;当税率为100%时,税收总额亦为0(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进行生产活动)。拉弗认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率很高,位于曲线向下的区域之内,它阻碍了人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降低税率可以刺激生产,增加税收总额。 拉弗曲线以美国经济学家A·拉弗的名字命名的、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认为在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采用高税率,不一定会取得高收入。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以美国经济学家A·拉弗的名字命名的、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认为在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采用高税率,不一定会取得高收入。如图1-1: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由税率和生产决定的税收收入。 图1-1 拉弗曲线图 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的税收政策不干预生产,这时虽然可能会使生产扩大,但政府的收入却是零,结果会使政府的全部活动停止,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对生产同样不利,所以这种税率为零的状态不足取。当税率由零点向右推移时,税收收入会逐渐增加,移至C点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A,生产也会达到最大。因此C点是最佳税率。如果税率继续向右移动,即超过C点继续提高时,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如果税率达到100%,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停止,或被迫转入地下,政府的收入也会降到零。因此,超过C点一直到税率为100%这个区间被拉弗视为“课税禁区”。值得指出的是,拉弗曲线中的C点,虽然处于0~100%之间,但并不一定代表的是50%。它只说明,税率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最佳点,达到这一点会使生产和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找到这个最佳点,并通过各种措施在这一最佳点下进行生产。当然最佳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政府就应根据形势变化决定新的最佳点——最佳税率水平。☚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税收制度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Laffer′s Curve美国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用来表示税务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下图的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税务收入。税率为零,税率收入为零;税率上升,税务收入增加。但税务收入并不总是随着税率上升而上升的,税率上升到了一定的限度(图中是50%),税务收入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因高税率影响了厂商的经营积极性,税率上升会导致税务收入下降。因此,此时要增加政府收入,必须实行减税(降低税率)。拉弗曲线为里根政府实行减税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 16 ☚ 摩擦性失业 自动稳定器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的,用以表示税率和税收收入关系的曲线见图。 拉弗曲线的基本观点是:在一定限度内,税率的提高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增加,但是当税率提高超过一定限度,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储蓄、投资的积极性,或者产生更多的逃税,使税基减少,从而使税收收入减少。如图所示,税率从零提高到r1,再到r2,税收收入从零增加到T1,再增加至T2,税率由r2提高到r3,税收收入反而从T2减少到T1。r2为税率的最高界限。按照拉弗曲线: (1) 高税率并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率和高税收收入; (2) 一定数额的税收收入都可能通过两种税率来取得,适度的低税,从长远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增加收入。拉弗曲线对税率和经济增长及税收收入增加之间的一般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但是,在实际的政策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难题,如: (1) 税率的临界点难以确定,而且税率也并不是单一的。(2) 税收的替代效应在不同的税种中是不同的,如果税收替代效应小或者没有可供替代的对象,拉弗曲线就不能完全成立。(3) 偷逃税并不完全由税率提高而产生,税率降低也并不能保证偷逃税的停止。(4) 税率并不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税基的惟一条件,不同的经济条件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税基和税收收入。 ☚ 税收政策 税收制度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反映税率对税收和经济增长影响的曲线。约瑟·拉弗(Auther Bert Laffer) 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拉弗认为: 滞胀完全是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后果,因为这种政策的理论根源在于遵循了凯恩斯的需求能够产生出自己供给的原理,凯恩斯的定律必须摒除。产量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决定的,增加生产,必须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对之提供各种各样的刺激,而在这些刺激中,最主要的就是税收(1974)。据说,在一次午餐会上,为了完整地表达他的思想,说明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他向一位白宫官员画出了拉弗曲线,有人又戏称为“餐桌曲线”。 图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拉弗强调,税收的多少取决于税率和国民收入的大小,原点O开始为零,然后逐渐增加到B时为100%,税收与税率函数关系呈OAB,即为拉弗曲线。在拉弗曲线上,当税率为零时,税收也为零,也就是政府完全不征税,随着税率的增加,税收也增加。当税率增至OC时,税收达到最高AC,这时的税率,是与生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额的税率。当税率为100%时,即增加到B,政府的税收也是零,因为这等于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上交,没有人愚蠢到还要去工作。由于再没有人投资和工作了,没有生产,就没有收入,当然也就没有了税收的源泉。拉弗称ACB为 “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 后,要增加税收,就要降低税率。除了0和100%的税率以外,拉弗曲线并没有具体数字,C点并不一定就是50%,而是一个可变动的数字,是全体所希望或可以接受的税率点,收益和产量在A点为最大。 拉弗曲线意在阐明三个主张: 第一,要增加税收,不能单纯地依靠提高税率。因为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从事生产活动的动力,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尤其是边际税率 (指对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增加部分征课的税率) 更不能过高。这样会发生链锁反映: 个人和企业缩减储蓄,储蓄缩减将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使企业投资萎缩,投资萎缩必然导致生产增长缓慢,出现商品供给不足,需求扩大,必定加剧通货膨胀,促使生产更加停滞。 第二,降低税率,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收。降低税率是为了给企业和个人以新的刺激,促进经济增长。取消大量的税收抵免等优惠待遇是要扩大税基,以对课税对象的更大部分实行课征。取消大量的税收抵免、税收扣除等不仅使税收不致由于税率降低而减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税收也会增加。 第三,课税不能超过税率的临界点,过了税率的临界点,税收就进入了税率 “禁区”。在“禁区” 内,提高税率,反而使税收降低,只有降低税率,才能增加税收。同一数额的税收,既可以通过提高税率也可以通过降低税率而得到。 供给学派以拉弗曲线为根据,分析了美国在80年代供给不足的原因。他们认为,当前美国实施的累进所得税税率、资本收益税税率等已经深入禁区。税率过高是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他们大声疾呼减税。里根政府以这些主张为基调,开始税制的改革,把税率削减了25%,经济有所复苏,自1982年底开始,美国经济曾经连续25个月的增长,这个减税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并于1983年7月结束。但供给学派的随着边际税率的削减,工作和储蓄都将急剧地增加的预言还远未实现。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根本的原因不在税收的高低,税收纵然能引起投资、储蓄的兴趣,也不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劳动、资本、体制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拉弗避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用税率的高低,来解释经济的发展,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然而,拉弗曲线反映的生产、国民收入、税收、税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无道理,它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很有启示。 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同样是与商品价值形式相联系的经济机制,它是用来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使之按照预定方向发展的重要的经济杠杆,要充分地利用税收,诱发企业内部的活力,鼓励人们储蓄,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 第二,寻求最佳税率,增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同一税收,既可以通过提高税率也可以通过降低税率而获得,这一点对我们的经济工作很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税收是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税率过高,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若是竭泽而渔,还会使国家预算收入枯竭。总之,合理的税率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利益。 ☚ 两个剑桥之争 需求层次论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Laffer‘s Cu rve又译“拉法曲线”。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拉弗(Arthur Bert Laffer) 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税收理论。他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用平面坐标图说明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以纵轴代表税率,横轴代表由税率与生产共同决定的税收收入。曲线的两个终端,一端表示税率为零,一端表示税率为100%,拉弗曲线即以两个端点为极限,自E点开始转折的一条曲线 (如图所示) 。当税率是100%的时候,企业不会再有任何利益,生产将停止,政府的一切税收都会化为乌有;相反,如果税率是零,政府就无法维持。因此,这条曲线上必定有一个最佳点,这个点表示税率既可以保证政府取得所期望的收入,又可以达到预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图中E点就是最佳点。税率适中,而税收最多,国民生产总值也最大。拉弗认为,曲线的最佳点,在民主制度中是由全体选民的愿望决定的。他反对课税过重。拉弗曲线被美国供应学派广泛引用,作为主张减税的理论依据。 ☚ 过境税 税收管理体制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the Laffer Curve供给学派的主要税收思想的直观表述。该曲线(见下图)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的纵轴代表税率,横轴代表税收(或GDP),原点表示税率和税收皆为零,税率逐步提高到B点为100%,则税收和税率的函数呈OAB,即为拉弗曲线。当税率提高到A点,税收最大;当税率超过A点继续提高时,税率越高,税收越少;当税率提高到B点即100%时,税收将为零。因而图中的阴影部分被视为课税的“禁区”。 “拉弗曲线”要点是,税率高低有一个最佳点,低于最佳点固然要少收税,高于最佳点,由于过重的税收负担扼杀了税源的正常增长,实际的税收也会减少。 ☚ 财政乘数 财政职能 ☛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Lave Cerve) 供给学派用来阐述税率与税收之间经济关系的函数图形。因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供给学派主要代表阿瑟·拉弗所提出,故名 (见图)。基本内容是: 当税率为零时,市场经济活动或税基为最大,但税收为零; 税率稍有提高后,税基会相应缩小,但税收总额还会增加; 当税率上升至tm点,税收极大化,tm点为最佳税率。如果超过tm点继续提高税率,进入“拉弗曲线”的“禁区” (图中阴影部分)后,则会因为税基以更大程度缩小,即市场活力或生产的加速萎缩,反而导致税收下降。当税率提高到“禁区”的顶端,即100%时,税收也相应降至零。“拉弗曲线”提出了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的三点重要结论:(1) 所得税税率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上可以获得最高数额的税收。超过这一点,即使提高税率,也会导致税收收入下降。(2) 一定数额的税收,既可以通过一个高税率来征得,也可以通过一个低税率来取得。(3) 相同的税额虽然可以由不同的税率征得,但不同税率对税基却有着不同的影响。高税率削弱税基,降低经济活力,因而必须大幅度削减税率。因减税造成的财政收入损失,可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后的财政收入予以弥补。拉弗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关键在于区分“拉弗禁区”和正常范围的最佳税率tm。tm究竟多少为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供给学派以为,它要由全体选民的要求来决定。如果税率高于tm,选民就会要求在经济中有更多的私人活动,希望降低税率; 如果税率低于tm,选民则期待有更多的政府服务,并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税率。“拉弗曲线”成为解释供给学派理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 财政拖累 公共选择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