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楼和崇宁铜钟
威远楼又名雄镇楼,俗名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中心。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新筑古渭寨,于寨东一里建一谯楼,名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元中统二年 (1261年) 扩建城垣时移至城中, 并改建为3楹。至正元年 (1341年),置铜壶滴漏,夜击更鼓,又名鼓楼。明洪武元年(1368年) 重建, 扩为5楹, 更名雄镇楼, 悬 “巩昌雄镇”之匾。清康熙五十五年 (1716年) 废5楹为24柱,建砖基3层木楼。道光十六年 (1836年) 移宋崇宁元年 (1102年) 铸铜钟于楼上, 又名钟鼓楼。现楼下砖基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木楼高15米,歇山顶。3层楼均为四面飞檐, 檐下设斗拱102朵。雕梁画栋,气势雄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铜钟悬于一楼南侧亭架上, 高2米, 直径1. 33米, 重约4 000公斤。周围四格内铸有 “皇帝圣寿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国泰民安”18个大字。铜质纯净,击之声闻四达,无事报时,有事报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