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小品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小品文

关于小品文

茅盾作。初载于1934年7月《文学》第3卷第1期,署名蕙,初收入1934年1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话匣子》。作者针对当时有关小品文问题的讨论,既不同意片面强调小品文的闲适、幽默,也不同意简单否定小品文这一文体本身的偏颇,认为“小品文本身只是文学上一种体裁,小品文之利弊如何,全看人们用它来装载怎样的内容”,“小品文本身是不应该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小品文,积极批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发展到光明灿烂的大路”,“应该创造新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摆脱名士气味,成为新时代的工具”,这就提出了正确引导小品文和积极创造新小品文的双重任务。他主张新小品文应该继承和发展“五四”以来“随感录”、“杂感”一类文章的战斗传统,积极反映“热蓬蓬”的现实生活,“振发读者的精神”,藉此与“专论苍蝇之微”、避世玩物的小品文进行“比赛”,“让读者来决定两者的命运”。这不仅阐发了改造革新小品文的意义,还表明了正确对待各种散文流派相互竞争的态度,以及对新小品文必然蓬勃发展的自信。文章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对于促进散文小品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论小品文笔调   小品文和漫画 ☛

《关于小品文》

唐弢

中国毕竟是个大国,中国的人民也不愧是大国的人民,所以对于小,终觉得看不入眼。日本人被嘲骂的原故就因为生得矮小,似乎这便是他们的错处。

譬如骂人,指别人为贼为娼为畜生,总算很刻毒了。苟能冠之以小,在被骂者看来,一定是更吃亏的。所以奴才自称“小人”,而以主子为“大人”,也还是这意思。

小之不被中国人重视,大概“自古已然”的。

“五四”以后,文章里也有所谓小品文,表面上一样不被人重视,骨子里倒是正人君子们所痛恶的。这种短短的东西里,既不会有“哀感顽艳”的故事,给人消闲;也不会有抑扬铿锵的韵律,好叫××于微醉后“含情凝睇,缓缓歌之”。而这些东西往往倒像刺,正人君子们有的是疮疤,惟恐被刺到痛处,总觉得有些不放心。

这一点不放心,正是小品文的成功。

但这种成功是不会被注意的。在正人君子们看来,苟非治国平天下的大策,总不像是儒门正统,何况服人本该以王道,今乃出之讽刺,而又是这么短短几句,不伦不类,成个甚么样子。所以到了如今,称别人为杂感家、小品文家等等,也似乎并非好意了。

自魏晋六朝以来,虽有小品文,倒是没有这种名目的。大概“短简”、“杂记”等文,都应该归入这一类。虽然其间也尽有“谈言微中”的佳作,但我们的祖先一样不加重视。道统文统的伟构,得以“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使后世青年,还有躬受“名德熏陶”的机会。至于小品文,既不宜于说理,也不易于传道,不过是文人们一些不满于现状的小意见。所以在圣明之世,贤哲当道,正人君子们总得把小品文压抑一下,免使流传后世,而为“盛名之累”。

虽然如此,小品文却也还有流传下来的。

“五四”以后的小品文,因为改用白话,于是又多了个仇敌,便是“醉心古雅”的八股家。到如今白话的地位虽已确立,而小品文的危机却又丛生了。

但无论如何,这是还要累及盛名的。

1933年12月5日

(《唐弢杂文集》)

注释本文强调小品文的讽刺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