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小说“通俗”与“媚俗”的论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小说“通俗”与“媚俗”的论争

关于小说“通俗”与“媚俗”的论争

这场论争发生在抗战初期的新加坡华文文坛。当时,《南洋商报》副刊《狮声》正积极提倡文学通俗化的运动。1938年12月间,流冰(孙孺)首先在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副刊《新国民文学》撰文,指责一些通俗文学工作者用旧形式的章回小说写新内容,却充满着才子佳人的气息,只不过是把“花园相会”改做“救亡会议”而已。他认为这是媚俗,不是通俗,不是现实的东西。流冰的文章发表后,同月20日,《狮声》刊登了吴月的《从媚俗想起的二三事》一文,反驳流冰的观点。他认为“以恋爱故事做章回小说的题材”“不是媚俗”。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才产生了“后花园相会”;五四运动后,男女在社会上的关系起了变化,但新旧势力的冲突,仍然每每使家庭发生变故;七七事变后,文艺作品大都反映“前线与后方的真实”,“救亡会议这类事情,是最普遍的”,“花园相会换做救亡会议,又有什么可以反对呢?”如果借作品散布旧礼教或宿命论等思想,可以说是“媚”,“可是借用旧的形式而反映社会的现实,这能叫做‘媚’么?”翌日,庄毓圻在《新国民文学》发表《媚俗与否还是第二问题》一文,支持流冰的论点,认为大家的第一工作,应该是“广设战时民众学校,扩大战时民众教育”。24日,(王)啸平在《狮声》发表《关于〈媚俗与否还是第二问题〉》一文,指出流冰所谓“通俗”、“媚俗”之说,源出郑伯奇语,而郑伯奇所说的“通俗”,指的“只是作家把写作的态度降低到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准上”, “媚俗”则是抛弃了作家的天职,只去迎合低级趣味。啸平分析道: “如果以救亡会议为背景,以正确的恋爱观,来描写同志间的恋爱,启发抗战时期恋爱的真谛等等,这便是新内容运用了旧形式”,而不能贬之为“媚俗”。至于“广设战时民众学校,扩大战时民众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文艺通俗化运动也是要紧的,两者是急需同时并进地推动。而且,通俗文艺运动也是一种切实的战时民众教育的运动”。芸览(高云览)等人也在《狮声》发表文章对通俗文学运动表示支持。这场论争对推动新加坡地区华文通俗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差半车麦秸》的发表与反响   关于小说《希腊人》及“现实主义与朋友主义”的论争 ☛
000043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