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刺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刺举cì jǔ

侦察揭发。权德舆《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刺举官犹屈,风谣政已成。

检举

检举

举(举首;刺举) 招(~人过) 纠检
揭发,检举:发举 纠拾
向朝廷揭发检举失职官吏的罪状:参奏
向君主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劾奏
共同检举:杂举
自我检举:自举
 检举自己的过失:自劾
监察检举:察举
上奏章检举:举奏
根据传闻向上级检举官吏:风闻言事 风闻论事 风闻奏事
了解实情却不揭发检举:知情不举
(向司法或有关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检举)

另见:举发 告发 揭发 违法 犯罪︱包庇

☚ 检举   弹劾 ☛

推荐

推荐

推(推举;推毂) 荐(荐举;荐借;申荐;保荐;宾荐) 见 达进(进举;进荐) 举(申举) 贡羞 立 兴(进~之功) 论托 论托 援引
推荐赞美词:荐口
推荐职务:推事
进荐仕宦:进达
进荐给帝王:登御
援引私党:引党
得人援引:托乘
选拔引荐:铨引
援引,引荐:接援
负责推荐:保荐
荐举不当:非举
承受荐举:膺荐
受到荐举:应荐
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言扬行举
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举
(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推荐)

另见:介绍 推崇 推重

☚ 推荐   推荐人 ☛

刺举cì jǔ

刺探,揭发。《汉书·盖宽饶传》:“擢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

刺举

又称“察举”。行政监察中的一种举报制度。首见于《史记·田叔列传》:丞相长史田仁上奏武帝:“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终使三河太守皆下狱诛死。并且规定,侍御史“掌察举非法”,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又设置十三部刺史,制定了《刺史六条》负责对地方官的刺举监察。到东汉初年,已形成为行政监察中的一套制度。据《后汉书·朱浮传》载:“光武时,用明察,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至于有所劾奏,便加退免。”这时的刺举之任也在国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社会地位,据《后汉书·乐恢传》:“诸所刺举,无所回避。”魏晋南北朝时,将监察、刺举贵任逐步划分,规定监察御史即有监察使命,也有刺举之权,对上自皇太子、下至百官,均可“风闻弹事”。两宋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察,特设立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鼓励民间举报贪官污吏,揭露政府的弊端。明清时代进一步完善刺举制度,同时规定了在举报中的诬陷责任。这项延续两千多年的制度,为确保封建时代国家官员遵纪守法,惩治赃官污吏曾发挥过应有的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