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
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它是按照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使教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如果只说四个现代化,即不讲社会主义,就离开了问题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可见,我国的教育事业首先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则。关于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有以下几个论点。
(1) 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性问题。邓小平一贯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才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办社会主义教育,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前提。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教育事业、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二要以马克思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教育基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有关教育中的特殊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并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我们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工作的指导下,反对剥削阶级的腐朽文化的影响和侵袭。邓小平指出,一定要 “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并要求思想、教育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4、27页)
(2) 保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教育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一贯强调党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包括教育事业的领导,他明确指出: “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6、391页) 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121页)邓小平一贯主张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3)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当前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形势下,教育的尤为重要和迫切的工作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指出: “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4页)他要求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就必须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指出: “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0页)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工作,包括教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同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就政治思想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 “文革” 给青少年带来的恶劣影响,邓小平指出: “彻底清除 ‘四人帮’ 所造成的这种恶果,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极其严重的政治任务。” 不久,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指出: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央认为,今天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5、173页)邓小平认为从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只有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要用历史与现实教育青少年,他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四个坚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祖国历史和国情实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切实抓好对新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对新一代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历史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邓小平指出: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并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说: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 “小康”,就连温饱也没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必须看到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底子薄……; 二是耕地少,人口多。因此,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还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这是爱国主义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
❸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新一代。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1989年3月他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方面,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 “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邓小平论教育》第176页)邓小平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并不是要人们安于贫穷、落后。他说,提倡穷社会主义是荒谬的,同时也反对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由我国的国情看,我们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❹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邓小平认为,对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要从小培养革命的理想和共产主义品德,把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针对社会上一些人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认识,他指出: “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 ‘钱’ 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页)
总之,邓小平强调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