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化
将生态学的观点和原则运用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确保学校与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之间处于和谐发展状态,使学校、政府、社会、市场等达到最优化发展状态。教育生态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二是教育的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协调。
由教育生态化的内涵可见,影响教育生态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环境因素:
❶政治、经济、文化是影响教育生态化的最主要因素。政治环境是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和教育的政策上; 经济环境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条件,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最终取决于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和容量; 此外,文化为教育生态化提供了良好的软实力,它对教育系统的影响是潜在的,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一个时代文化越发达,教育一般也越昌盛。
❷资源因素。教育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教育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力投入,如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 物质投入,如建筑、设施、教材及其他图书资料等和各种价值与规范,如社会的期望、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社会的价值观与规范体系等。教育资源短缺是限制教育生态化建设的决定性因子,制约着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教育资源短缺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低下等严重的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国教育系统呈现出一种超负荷的运行状态。
❸人口因素。根据教育资源的供应量,以及教育资源与人口的比例关系来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保持教育事业发展,保持教育生态平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我国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政策,甚至一些学校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入学普及率,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教育人口的地域分布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导致教育生态化的不平衡,我国东南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发展较快,各种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教育人口容量较大,学校规模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