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
心室内任何一个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室过早搏动。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 ❶ QRS波群提早出现且宽大畸形,时限一般≥0.12秒; ❷ 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其后偶有逆传P′波; ❸ 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❹ 其后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可根据发病机理、起源部位、图形特点和分布规律等把室性早搏分为许多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其临床意义可能不一样。 1971年Lown根据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提出如下分级方案,0级:无室性早搏;Ⅰ级:室性早搏数<30次/h或<1次/min;Ⅱ级:室性早搏数≥30次/h或≥1次/min;Ⅲ级:有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早搏;Ⅳa级: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Ⅳb级: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V级: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有1个小时以上的室性早搏出现3次以上的Ron T现象。 此分级方案适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但不适用于心脏正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