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政主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首长和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作为自然人(公民)同时又作为法人(社会组织机构)代表,在行政管理中属于主导地位,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检查等活动。行政权力必须“依法执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当行政主体为一定的行为并被行政法规范调整时,便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如果行政管理关系未上升为行政法律关系,则行政主体也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 议长 行政权 ☛ 行政主体经国家授权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并对自己的管理活动负责的组织。其特征如下:(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非个人。行政主体必须以组织的名义而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出现,公民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担任行政职务的行政工作人员或经授权的公民只能以他所属的组织或授权的组织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行为效果也归属于作为行政主体的组织。(2)行政主体是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具有行政职权的主体在非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也不成为行政主体。(3)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别的组织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就不属行政主体。(4)行政主体能对自己的管理行为负责并承担责任,不能对自己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的组织不属行政主体。我国的行政主体一般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还有国家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行政主体可根据其享有的行政权限的不同,分为内部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主体。内部行政主体是只限于对本单位内部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如政府内的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外部行政主体是有权对本单位以外的领域实施管理的组织,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行政主体还可根据其行政权限的来源不同分为职权主体和授权主体。职权主体是指它实施行政管理是出于它本身的法定职权;授权主体,是指该组织从其职权上看它本不能实施行政管理,但由于得到某个行政机关的授权,使它也能实施行政管理行为。行政主体是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组织,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的对称。享有实施行政职能的权力,并负担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有两层意义: (1)是实施行政职务的主体;(2)是负担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是行政工作人员及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特殊组织。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不同。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如政府内部的协调性机关、咨询性机关,并不负担权利、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也并非在任何场合都以行政主体名义从事活动,如行政机关有时并未实施行政职务,而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活动。行政主体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事务为成立目的。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的对称,指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一方。是掌握行政管理权力,负有管理行政和社会事务的自然人或法人。如行政领导和行政机关等。 ☚ 行政管理 行政相对人 ☛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对行政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管理职能的主体,是具备行政法上人格主体的组织。它不仅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法律概念。 ☚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机关 ☛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国家行政权,并能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主要指行政机关,还包括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执法人员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人员。(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3) 行政主体对外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或法律后果。行政主体依法代表国家对行政相对方实施管理,反映国家对相对方的管理关系。行政主体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即行政主体是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权利、义务的综合体现。行政主体的范围包括: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办事机构;地方行政机关,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种技术检验、鉴定机构、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以及某些私人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主体进行分类,可将行政主体分为若干类。(1)根据实施行政行为的范围可分为: 内部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主体。内部行政主体指按隶属关系对行政系统内部相对方实行管理的行政主体;外部行政主体指按地域对社会中的相对方实施管理的行政主体。(2)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方式可分为: 职权行政主体和授职权行政主体。(3)根据实施行政行为的地域效力可分为: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当行政主体依法代表国家,对行政相对方进行管理,反映国家对相对方的管理关系时,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即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此,行政主体必然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但是行政相对方并不具备这种必然性,即行政相对方不一定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 行政公文 行政主体法定代表人 ☛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又称行政权主体。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首长和行政机关等。行政首长作为自然人(公民)同时又作为法人(社会组织机构)代表,在行政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检查等活动。但是作为行政主体一方与接受管理的一方,即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必须是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特殊关系。行政权力必须“依法执行”,以保障人民——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受滥用行政权力之苦,同时也使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当行政主体为一定的行为并被行政法规范调整时,便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它只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的一种。如果行政管理关系未上升为行政法律关系,则行政主体也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成为行政主体的只能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及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特殊团体,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工作人员、行政机关,也可以是公民、企业、事业、组织等。 ☚ 行政代理 行政行为 ☛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够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 行政 行政相对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