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业保险的恢复和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业保险的恢复和发展

(二)农业保险的恢复和发展

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后,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要求农村保险要抓紧进行,取得经验,逐步推开,为加速全省经济建设服务的精神,1982年12月,省、地保险公司与畜牧兽医部门联合开展生猪、耕牛保健保险试点工作,把保健合同与保险合同结合起来,既承担防疫治病,又负责保险赔偿责任,加强了服务工作和责任心,使保险牲畜死亡率明显下降。如玉溪县11个试点乡,当年春秋防疫注射密度均达90%以上,承保生猪死亡率由10%降为2.6%;大姚县王德桥耕牛死亡率由9.7%下降为2.7%。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生猪、耕畜分户饲养,保险业务转为分散自愿办理,宣传工作难度增大,加之广大农村的保险意识淡薄,保险费负担能力有限,养殖业保险业务多年徘徊,难以形成规模,赔付率居高不下,经营年年亏损。1985—1999年,累计承保各种牲畜364052头(只),保险金额7 569.6万元,收入保险费512万元,赔偿金额566.5万元,赔付率110.6%。
在恢复办理养殖业保险的同时,云南省保险公司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对种植业保险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本着“低保额、低保费、基本保障,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经营方针,制定了西瓜、水稻、橡胶树、烟叶、甘蔗、森林火灾等种植业保险的条款办法,并先后在昭通、大理、玉溪、楚雄、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开展试点工作。结合地方产业经济优势,1985年,在昭通、玉溪、曲靖等地市的9个县试办了烟叶种植成本保险。保险公司组织人员,逐村逐户宣传动员,当年承保了6 605户农民的843.6公顷烤烟,保险费收入7.30万元,赔款支出9.50万元。1986年继续试点,并扩大到7个地州市的38个县(市),承保烤烟2 310公顷,保险费收入16.40万元, 赔款支出35.40万元, 赔付率为216.00%,亏损继续扩大。
根据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要求农业保险要“积极试办、稳步发展”,“认真抓好一两个险种”的精神和省政府关于“把农村保险同抗灾救助、扶贫救济、以工补农及推广农业新技术结合起来”的要求,1987年1月,省保险公司在曲靖召开了全省烤烟保险工作会。总结了前两年试办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灾害频繁,损失严重;二是保险点多面窄,风险集中;三是缺乏农村保险经验和必要的资料,保险费率明显低于灾害损失率;四是缺少专业机构和人员。省保险公司及时修订烤烟保险条款,组建了农村保险业务处,主要地州市也成立了农业保险机构,建立了一支农业保险专业队伍。并对开办烤烟保险提出5点要求:一是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二是以保成本为主,适当提高保险费率;三是坚持以保优质烟为主,以统保为主;四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承保理赔质量;五是要合理补偿,不惜赔不乱赔。之后几年,各级保险公司坚持试点,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以烤烟保险为龙头的农业保险之路。经营方式从农户承保转变为以县、乡统保,不断扩大了保险范围和保障程度。农业保险业务中,烤烟保险业务占到90%以上;承保面占到实际栽种面积的60%。1988年,玉溪保险公司与烟草公司紧密配合,开创了烤烟保险“四统一、两到户”的统保模式,即:“统一保险金额、统一保险费率、统一签订保险单、统一划拨保险费;查勘定损到户、赔款计算到户”,并在全省推广。楚雄保险公司与烟草公司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合共保,为云南农业保险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1985—1999年,全省累计承保烤烟1822 960.3公顷,保障金额522688.1万元,保险费收入31466.51万元,处理各种灾害赔案105312件,保险烤烟受损311653公顷,及时提供经济补偿25234.85万元,综合赔付率为80.20%。另外,在思茅、昆明、楚雄、迪庆等地州市开展了森林火灾保险;在大理、红河、文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州开展了甘蔗保险。1985—1999年,云南农业保险共开办28个险种,累计收入保险费35 734.3万元,赔款支出28 286.2万元,综合赔付率为79.16%,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1990年,遵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开展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的要求,云南省保险公司向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省政府(90)云政发156号文件批转了省保险公司“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的建议报告”,要求省保险公司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开展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为云南农村经济发展配套服务。省保险公司在机构设置、业务管理、财务核算等多方面,及时作了调整。并批准在13个地州市中心支公司设立农村保险业务科(处)。农村保险业务实行单独立账、独立核算,把农业保险的发展作为考核保险先进县的硬指标,促进了全省农村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1991年实现了全国农业保险新突破,荣获一等奖。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在普洱、峨山、牟定3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在昆明、红河、曲靖、玉溪、楚雄、大理、思茅等地州市推开。当年达标省级保险先进县21个,省保险公司给每个保险先进县奖励1辆消防车。1992年掀起了争创保险先进县活动的高潮,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保险事业发展。全省有13个地州市开展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当年涌现出保险先进地区(市) 3个,保险先进县(市)57个(其中:被授予全国保险先进县称号的有14个)。当年全省农村保险业务收入11 010.60万元,较上年增长84.60%;农业保险费收入1 653.40万元,较上年增长196.80%;处理各种赔案44425件,提供经济补偿6772.10万元,综合赔付率为68.10%,其中:农业保险赔款2294.00万元,赔付率达138.70%。通过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推动了农村保险事业发展,不断扩大了农村保险覆盖面和保险服务领域,增强农村保险意识,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3年,国务院发出减轻农民负担号召,取消在农村的升级达标活动,云南省创建保险先进县活动也相继停止。

☚ (一)50年代的养殖业保险   (三)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

(二)农业保险的恢复和发展

(二)农业保险的恢复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势头,自给半自给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不少农民特别是专业承包大户要求政府建立农业保险保障。广东省保险公司顺应农业经济的发展,于1984年筹备恢复农业保险业务,1985年增设了农业保险业务科,同年开始在连山、怀集、德庆、封开等县试办林木保险,在中山、新会、高要、斗门、番禺等地试办甘蔗保险,在高州、开平县试办香蕉保险,在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试办生猪、三鸟和水产养殖保险。整个试办工作根据广东自然灾害频繁的生产特点,采取先抓试点、摸索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全面铺开的办法。实行“四个为主”的方针,即实行以大面积统保为主、以商品率较高的项目为主,以保生产成本为主,以保主要的单一责任为主。并根据不同的保险标的及责任,采取不同的承保和理赔办法。林木保险主要保火灾,种植业保险及海水养殖保险主要保风灾,畜禽保险主要保特点疫病;畜禽死亡保险按出险时的实际损失赔付,对水产养殖流失险按不同时期投放的成本分档次赔付,甘蔗风灾保险按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台风和甘蔗生长季节对号入座定额计赔。逐步摸索了一套比较适应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促进了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1985年复办农业保险至1991年的基本情况如表2-2-2。
表2-2-2 1985-1991年农业保险基本情况表

年 份保险费收入
(万元)
赔付支出
(万元)
赔付率
(%)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27.9
178.7
284.5
483.6
876
2 186
5 421
4.9
309.6
224.3
204.6
524
1 142
6 514
17.5
218.58
78.9
42.31
59.8
52.2
122
合 计9 457.78 923.494 . 35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广东省保险公司抓了机构和队伍建设,1988年将农村保险业务科升格为农业保险处,负责全省农业保险业务工作。农业保险的基层机构也有较大发展,1991年17个市分公司设立了农业保险业务科(处),有30多个县支公司(办事处)设立了农业保险业务股。全省专职和兼职农业保险干部职工达到280人,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保险专业队伍。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开办的险种已从1985年复办初期的6种发展到1991年的糖蔗、香蕉、林木、水稻、柑桔、耕牛、奶牛、生猪、塘鱼、网箱养鱼、鸡、鸭、鹅、家兔、橡胶树、黄烟、西瓜、木瓜、笋竹、花卉、杂优制种、甘蔗糖分、蔬菜、沙田柚、对虾、牡蛎、珍珠、鳗鱼、名贵鱼、泥蚶、贻贝、白鸽、龟、饲料加工等41种。其中林木、水果、糖蔗种植保险和生猪、三鸟、水产养殖保险已发展为广东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
☚ (一)试办期的农业保险   (三)农业保险改革 ☛
000118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