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丢失性肠病
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为一综合征,系一种渗出性肠道病变,见于肠粘膜受损坏或肠道淋巴管内压力增高的多种疾病。如于局限性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时因肠粘膜发炎及溃疡,血浆蛋白可渗入肠腔过多及过快; 于谷胶过敏性肠病时因肠粘膜构造异常,血浆蛋白可由绒毛表皮细胞间渗出; 如肿瘤压迫肠道淋巴管,致淋巴管内压力增加时,血浆蛋白可由粘膜细胞间隙渗入肠腔; 又如淋巴管有阻塞及扩张,如肠淋巴管扩张症,可致淋巴管破裂,使淋巴液大量进入肠腔或浆膜腔内。
当蛋白丢失性肠病伴发于一些原发病时,患者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尚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脂肪泻、低蛋白血症伴水肿及淋巴细胞减少。如淋巴液漏入浆膜腔内,则积液为乳糜性。患者可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及贫血。血浆蛋白值全部降低,尤以白蛋白为明显。病程长者,体重增加很慢,生长迟缓。
本病诊断,于无蛋白尿的低蛋白血症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须排除营养不良性水肿、肝脏和肾脏疾病。测定肠内丢失蛋白可用51钴(51Co)标志的白蛋白静脉注射,注射后收集4天粪便,测定钴的排出量。正常成人4天内排出注射量的0.1~0.7%,患者则排出2~40%。
本病处理主要为原发病的治疗。输血及输入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暂时改善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