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阮籍的政治立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阮籍的政治立场 阮籍的政治立场台湾学者邱镇京在其《阮籍詠怀诗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提出,阮籍依违于魏晋间,不肯屈身曹氏,又致讥于司马氏的超然立场,乃研究詠怀诗的关键所在。因此著者论述阮籍思想行为时综合前人观点,引证大量材料,对此作了详细论述。他指出,关于阮籍政治立场上何亲何违,孰附孰离,历代学者按所持论点可分为党魏、党马、非曹非马及刘汉等四派。考各家所以主亲曹魏的原因,主要在于阮籍之父阮瑀,曾以文才受知于曹操,为曹魏的建国勋臣;瑀死后,文帝关爱,惠及孤寡,及阮籍长于魏,又初仕于魏。其实,综合阮瑀一生事迹,既称不上曹魏建国勋臣,考其效力曹魏经过,完全是衰世文人为苟全性命,不得不屈服于权豪之举。设使阮籍有意继承父志,当在不仕上,何须念念于效忠曹魏。至于文帝关爱,惠及孤寡一事,除去曹丕作有《寡妇赋》及诗各一首,“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并命王粲等并作之”,以为文人兴会之笔外,考之史书,并无任何施惠阮籍母子的记载。而阮籍之初仕魏,为正始三年(公元242年)事,其时阮籍已三十三岁。其出仕之经过,实际上是在乡亲共喻及王默劝说下,不得已而往,与其父“连见偪促”,才“惶怖诣门”的情形,后光辉映,几无二致。因此,阮籍之出仕曹魏,不是出自本意。主张阮籍党附司马氏的重要理由基于二点:一是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齐王芳,改立高贵乡公之后,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阮籍被封为关内侯; 其次是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司马昭辞让晋公九锡时,阮籍曾代表公卿为郑冲撰《劝晋王笺》。著者认为,这二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司马氏父子虽阴狠跋扈,但在争夺政权过程中,为掩人耳目,减少阻力,常利用其借重大臣,以壮声色;笼络左右,以卸咎尤的伎俩。阮籍当是在受欺或畏于淫威下,参与了密谋。事后悔恨交集,而又无力反抗,只得以酣醉避祸,并在数月后,求为东平相,暂时离开是非之地。其次,为郑冲撰《劝晋王笺》,据《晋书》本传载,先是“沈醉忘作”,及至“使写之”竟又“无所改窜”,分明是事先便已计划借醉求免,又恐最终难以逃避,故先拟妥状似推崇,其实语含讥刺的腹稿,以资应付。其撰劝进笺,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既不足以指证阮籍真有阿谀或推崇晋文王之意,尤不能据以证明阮籍党附司马氏。因此,阮籍在魏晋政权争夺中,虽依违于二者之间,却始终不肯衷心倾向于任何一方。邱氏指出,阮籍十一岁时,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以魏晋人士的早熟颖悟,此事当使阮籍产生深刻的印象。中年以后,目睹司马氏导演的两次废立事件,又与曹魏的政变手法如出一辙。在阮籍心目中,曹魏与司马氏之间,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分别,因此在司马党人的压力及个人潜意识的报复心理下,参与了不利于曹魏的行动,又不甘沉默地流露出针对司马氏集团的厌恶与讽刺,并形之诗,形之于文。著者同时指出,由此断定阮籍倾心刘汉也是不能成立的。其心无所属,只好向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的无政府世界。 ☚ 阮籍咏怀诗研究 阮籍集索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