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特、优、稀产品
1.新疆小麦。又称稻穗麦,是我国特有的小麦种。主要分布在南疆的乌什、阿克苏、墨玉等地。属六倍体类群。生长习性、种子形状与普通小麦相同,籽粒大、粒形长,蛋白质含量高达18.0%~21.8%。
2.新疆长绒棉。集中产区为吐鲁番、鄯善县和南疆阿拉尔、库尔勒垦区。1990年种植面积6.27万公顷,总产5.65万吨,为历史最高纪录。新疆长绒棉纤维长35~37毫米,细度7 000~8 000米/克,单纤维强力4.3~4.9克,成熟度1.8~2.1,品质与埃及棉相近。经40多年的努力,新疆已培育出12个长绒棉新品种。目前吐鲁番棉区主要种植新海9号,南疆棉区主要种植新海3号和新海10号。
3.哈密瓜。厚皮甜瓜的一种。新疆过去外销哈密瓜基地主要在吐鲁番、鄯善与哈密。从1987年开始,以铁路沿线产区为主,按照东疆早熟、北疆中熟、南疆晚熟的特点,新开辟了一批商品瓜产区。到1990年,已基本建立和巩固了包括吐鲁番、鄯善、五家渠、哈密、呼图壁、石河子、巴音郭楞州、伽师等的早、中、晚熟配套的商品瓜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商品瓜30万~35万吨。
1957年新疆哈密瓜首次出口试销香港100吨。此后,出口市场逐年扩大,除港澳台外,还远销东南亚、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地,1995年出口5 889吨,换汇378万美元。内销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1995年为9万吨。
新疆哈密瓜著名品种有:
(1)黑眉毛密极甘。维语“卡拉尕西密极甘”。是自治区60~70年代主要出口品种。单瓜重4~5公斤,皮质坚硬耐贮运。果肉翠绿,稍脆,香甜多汁,含折光糖11%~13%。
(2)红心脆。维语“塔郎可口奇”。单瓜重3~4公斤,质细嫩,松脆多汁,香甜可口,含折光糖12%~14%,耐贮运,自60年代始就行销国内外,为主要出口品种之一。
(3)伽师瓜。维语“卡拉库赛”。单瓜重5~6公斤,果肉细脆、汁多,含折光糖11%~13%,风味中上,耐贮运。自1987年始,伽师瓜行销全国54个大中城市,在冬季瓜市上独占鳌头。
4.新疆西瓜。新疆栽培西瓜已有1 000多年历史,在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以个大、汁多、味甜而著称。新疆地产西瓜以区内消费为主,少量外销。
著名品种有:
(1)红优2号。单瓜重5~7公斤,含折光糖10%~12%,皮厚质坚硬,耐运,丰产。80年代为自治区外调的主要品种。
(2)新优2号。单瓜重5~6公斤,含折光糖10%~12%,该品种外观美,瓤鲜红,肉细脆多汁,丰产,80年代后期为各垦区主栽品种。
(3)火洲一号。单瓜重4公斤,早熟,折光糖10%~11%,皮薄而硬、耐贮运。在全国西瓜评比中获第2名。
5.无核白葡萄。维语“阿克基什米什”。折光糖20%~25%,晾成葡萄干后,含糖可达75%~80%,比美国葡萄干多4个百分点,含维生素C4~10毫克/100克以上。具有高产、优质、无核和成熟早等特点,不仅是鲜食之佳品,也是制罐及制干的佼佼者。1978年前仅在吐鲁番等地零星栽培。1979年,自治区决定吐鲁番及和田地区为葡萄商品生产基地,无核白葡萄被列为生产开发重点,并逐步扩展到喀什、阿克苏、哈密及巴音郭楞自治州的且末、若羌等广大地区,面积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递增。
以无核白葡萄为原料,先后开发出汁、酒、罐头、葡萄干等系列产品。其中,葡萄酒被列为全国十大生产基地之一,开发出原汁、半汁、干白、桃红、干红、甜红6大类60多个品种。其中,中高档酒占90%以上。到1992年,全疆年产葡萄酒1.2万吨,汁0.15万吨,罐头0.1万吨。楼兰古酒等十几个品种获国家和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葡萄干生产推行冷浸快制干技术,年总产量从1978年的500吨,猛增到1992年的6万吨。1991年,鄯善葡萄开发公司与日本振荣株式会社合资开发生产出巧克力和酸奶葡萄干,年产量200吨。葡萄干、汁、酒、罐头的70%销往内地各省市区;葡萄干已进入香港、澳门和日本、印度等地市场,1995年出口1 707吨,创汇275万美元。
6. 木纳格葡萄。颗粒大,皮薄,肉厚,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耐储藏(可保鲜10个月左右),运输方便。1995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全国目前唯一获得金奖的葡萄品种。1987年首次空运试销广州、深圳,1989年出口巴基斯坦,都受到好评。年出口500吨左右。1991—1992年,农牧渔业部投资15万元,在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建立商品生产基地。1995年阿图什市栽培面积已达533公顷多,年产6 000吨,年创汇200多万美元。
7. 库尔勒香梨。维语“乃西普特”。新疆栽培历史至少1 300年,主产区为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其果实皮薄肉细,香味浓郁,汁丰甘甜,酥脆爽口。平均果重100~150克,折光糖12. 5%~14. 8%,高者达16%。在港、澳赢得 “蜜梨”之称,可食部分占83.6%,可贮藏至翌年3—4月。香梨在全国优质水果评选会上,多次荣获优质水果称号并获银杯奖。1983年获经贸部出口商品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95年又在国家农产品博展会获得金奖。为我国在香港市场上梨中卖价最高者。已扩销至东南亚、加拿大等地。1995年出口1. 3万吨,创汇1 186万美元。
8. 赛买提杏。果大,肉厚,核甜,果肉纤维较粗,含糖量高,适于制干制脯。1986年,国家和自治区投资38万元在英吉沙县建立商品基地,开发建设,面积扩大到4 667公顷;产量增至4万多吨。自治区又投资410万元为基地配套建成库山河果品加工厂,引入先进设备,开发生产出干、脯、罐、酱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十几个省市。杏脯1988年获国家优质产品称号。1982年开始出口,现已打入港澳、东南亚市场。
9. 库车杏。优良品种有20多个,其中较著名的有阿克西米西、克孜达拉孜、克孜库曼提。1985年自治区确定库车为杏商品生产基地县,1995年杏树面积0.29万公顷、产量1.46万吨。
10. 新疆巴旦杏。维语“巴旦木”,学名扁桃。1 300多年前自伊朗传入新疆,主要产区在英吉沙、莎车、疏附、叶城等县,塔城盆地遗留有1 733公顷野生巴旦林。巴旦杏花似杏,叶似桃,果肉干涩无汁不可食,种仁清香甜脆,含植物油55%~61%,蛋白质28%,淀粉10%~11%,并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及18种微量元素。维吾尔民医常用作医疗药品。
11. 阿图什无花果。维语 “安居尔”。新疆栽培已有1 000多年历史,分布在南疆各地,而以阿图什最为著名。全疆约有200公顷,年产1 500吨。无花果因见果不见花而得名。性喜高温强光照,抗旱,耐盐碱,果实个大、金黄透亮、柔软多汁、甘甜味美、营养丰富,折光糖高达24%~28%,制干后可达75%。还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可健脾胃,祛风湿,消肿解毒,维吾尔民医常用作食疗。
12. 新疆核桃。维语 “羊阿克”。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全疆只有核桃树18万株,面积1 240公顷。1995年新疆核桃已发展到350多万株,9 600公顷,年产7 000多吨。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南疆,集中在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新疆核桃含脂肪一般为60%~70%,蛋白质16%,碳水化合物10%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是高级营养滋补品,维吾尔民医常用于配药治疗。
13. 金冠苹果。70年代后为南疆苹果产区的主栽品种,现栽培面积约7 000公顷。果肉细脆、酸甜多汁、芳香浓郁,品质好,总糖量可达14. 84%,果实可贮至翌年2—3月,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的金冠苹果,在1985年及1989年全国优质苹果评选中,先后名列第2和第1。并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14. 叶城石榴。维语 “阿娜尔”。新疆栽培至少有1 600年历史。主产区在喀什、和田两地区,以叶城石榴最为有名。果实硕大,平均重300~500克,皮薄柔韧,含水量79%,折光糖17%,维生素C11毫克/100克。除鲜食外,维吾尔民医用于食疗药品。
15.哈密大枣。已有几百年历史,产区集中在哈密五堡乡,果实个大、核小、肉厚,平均果重15克,最大果重31克,肉白色,脆甜可口,含折光糖35%以上,干枣总糖70%以上。鲜枣可食率95%以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有机酸等,品质好,为生食佳品,适于制干,为自治区仅有的大枣地方名优品种。1992年荣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新产品奖。1995年哈密市栽培面积已增至273公顷,产枣244吨。喀什、阿克苏等地已引种栽培。
16. 桑椹。主产于南疆和吐鲁番盆地。可入药,有补肝、明目、生津的功能,主治血虚、血痹、目暗、消渴诸症; 也可作水果。80年代以来,吐鲁番已制成桑椹系列营养保健饮品,甘甜味美,颇受市场欢迎。
17. 疏附阿月浑子。维语“皮斯特”。原产中亚,唐代传入新疆,约有1 300年历史,为全国稀有果树。阿月浑子种仁绿色,美味可口,含脂肪62%、蛋白质22%、碳水化合物8%,还有维生素等,亦为药用食品。
18. 吉木萨尔大蒜。主栽于吉木萨尔、奇台、巴里坤等地,已跻身于我国出口4大名蒜之列。晚熟品种,丰产性好,亩产1. 5吨。蒜头大、耐贮藏,一般条件可贮藏1年,食用品质不变,仍具发芽力。瓣大、味辛辣,香气浓,品质上乘,是主要调味品。蒜台可做鲜菜,大蒜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
19.哈密洋葱。主栽于哈密地区的农家品种。中晚熟,耐寒、耐贮、抗病性强,辛辣味中,品质好,亩产1. 5吨左右。已加工为脱水洋葱片出口。1995年出口洋葱125. 59吨,换汇22.4万美元。
20. 焉耆尖椒。主栽于焉耆的地方品种,中熟,亩产3. 3吨,耐热性、贮藏性、抗病性均中等。风味辛辣、品质好,鲜食、淹渍、制干均可,新开发的 “博湖辣椒酱”畅销市场。1995年新疆出口辣椒干445.7吨,换汇47.94万美元。
21.加工番茄。在库尔勒、玛纳斯、阿克苏等地栽培。新疆加工番茄个大、皮薄、肉厚、汁少、籽少、茄红素含量高(60毫克/100克),品质好,亩产10吨,加工成番茄酱酸甜适口,味道纯正鲜美。近几年全国番茄酱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出口外销反映颇好。1995年出口番茄酱和番茄罐头38 839吨,换汇2 888.9万美元。
22.安息茴香。维语“孜然”。新疆是我国主要产区,主栽于吐鲁番及南疆各地。食用种子,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新鲜,风味浓烈,有特殊香味,是少数民族喜爱的调味品,烤羊肉必备之佐料。1995年出口250.6吨,换汇30.4万美元。
23.新疆贝母。是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贝母味苦,性微寒。含生物碱西贝素,滩贝母含生物碱雷的恩宁,主治久咳气急、气管炎、淋巴结核、肺痈咳嗽等病症。新疆贝母在清代便已开发利用。过去多为野生,50年代末,医药部门试验人工栽培,已取得成功。
24.甘草。新疆甘草产量居全国首位。甘草既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又大量用于食品工业和烟草工业。医药中一般用于缓和、祛痰、解毒。对消化性溃疡有治疗作用,能影响胃酸分泌,还有抗炎、抗病毒、镇咳、抗菌、抗肿瘤和治疗冻伤的作用。甘草、甘草浸膏、甘草粉和甘草霜是新疆的出口商品,因属天然野生,备受国外市场欢迎。1995年出口甘草1 955吨,换汇121万美元;甘草制品360吨,换汇275万美元。
25.阿魏。新疆特产药材,是我国的唯一产地。主产于伊犁河谷、克孜勒苏自治州。阿魏含挥发油、树脂及树胶、阿魏酸和法尼弗醇等,是维吾尔医常用药物之一,新疆用其治病至少有1 000多年的历史。阿魏味辛、温,有理气消肿、活血消疲、祛痰和兴奋神经的功效。维吾尔医还用来驱虫、治疗白癜风。
26.新疆雪莲。主要生长于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及昆仑山雪线附近的高寒冰碛地带的悬崖峭壁之上。新疆雪莲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被视为正品,以天池一带的博格达峰所产者质量最佳。雪莲为祛风胜湿、活血通经、暖宫散瘀、强筋助阳之良药。主治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宫寒腹痛、胎衣不下、肺寒咳嗽、阳萎诸症。
27.枸杞。主产于博尔塔拉州的精河县。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各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锗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多用途的天然医疗保健品。食之,能明目,滋肝补肾,润肺抗癌,治疗艾滋病。品质明显高于国内其它产区。目前,精河县年产近4 000吨。年出口量3 000多吨,约占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一半,成为国内枸杞最大的种植区。自治区不少县、场进行引种(苗)栽培。1995年全疆共栽培0.62万公顷,产枸杞5 302吨。精河已建立中国枸杞城,研究深度开发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