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南伞边民互市市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南伞边民互市市场 (五)南伞边民互市市场距镇康县城47千米的南伞镇,距国境线约3千米,镇上有居民12000人。公路穿镇而过,与缅甸相连,是通往东南亚的通道之一。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以前,中缅两国边民就已自发形成互市市场。1908年正式确定按甲、乙日赶街。中华民国时期,除中缅两国边民互市外,云南省内地县及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商贩也到南伞参加互市。货币流通以银元为主,兼有少量以物易物。市场无专门管理机构,由街长维持秩序,街长向部分出售物资的人索取适当数量实物作报酬,如杀卖一头猪,街长要一䂗肉。还设有具体管成交的打牙人员,也要索取一定报酬,如交易一箩大米,打牙人员要一碗米等。1937—1940年,地方政府曾在南伞设置过海关。新中国成立后,南伞边民互市市场由当地商业、税务、派出所等单位组成市场管理委员会管理。一度市场活跃,上市商品有180多种,参与互市人数每街1500人左右,年均成交额12万多元,境外边民的成交额占45%左右。1978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南伞市场也受到冲击。但群众仍按历史习惯赶街,受到制止后,便自发地到中缅122号界桩附近进行交易,边民称之为“小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伞被省政府列为临沧地区对外开放的两个省级口岸之一,集贸市场日益繁荣,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投资开办企业,参与边境贸易,以南伞口岸为中心的边贸商品集散地逐步形成。1993年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资兴建成占地10600平方米的半封闭式中心商场,百货、饭馆、旅店、加工、修理、娱乐等各行各业进场经营,彻底改变了以路为市、脏乱拥挤、堵塞交通的混乱现象,方便了边民的交易,促进了边贸的发展。 ☚ (四)广通茶叶批发市场 (六)瑞丽市边贸市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