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
中篇小说。小林多喜二著。作于1929年。描写蟹工船“博光号”上的渔工们在监工的迫害和非人的劳役中逐步提高觉悟,奋起抗争,结果遭到镇压而失败。从而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进行剥削的残酷性和日本人民必然觉醒、奋起反抗,最终获得胜利的趋势。作品笔力雄健,语言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为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
蟹工船crab factory ship
在海上从捕蟹船接收蟹进行加工的母船式作业的基地船。每艘船甲板上搭载12~14艘捕捞子船,首楼或长尾楼船型,航速12~14节。上甲板为脱壳场所,第二层甲板为加工罐头或冻结的场所。因制罐需要,设置有植物油舱和次氯酸钙及盐的储放场所,且设有较大能量的锅炉,供应蒸汽。以冻结为主的船备有多台平板冻结机和低温保藏舱。脱下的蟹壳可制成鱼粉。船上设有较大能力的制淡装置,以供加工需要。
蟹工船
《蟹工船》
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之一。它与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被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璧”。
作者小林多喜二(1903~1933)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标志着战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最高水平。他生于秋田县北秋田郡下川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2月20日,他在东京街头从事革命活动时,因叛徒告密,突遭逮捕,受尽严刑拷考,当日牺牲于警察署,时年不满30岁。小林多喜二的创作,开辟了日本现代市民文学的崭新领域,第一次反映了日本阶级斗争变化的新形势。他的代表作有:《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和《为党生活的人》等。
《蟹工船》是小林多喜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发表于1929年。小说描写了在蟹工船“博光丸”号上,一群落后、散漫的工人不堪忍受资本家的奴役,由怠工发展成罢工的故事。这篇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当时已陷入停滞状态的日本垄断资本通过对渔工们的残酷剥削,掠夺巨大财富的情形;又描述了那些忍受不了垄断资本的压迫,在不断进行反抗的过程中组织起来的渔工形象。《蟹工船》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集体形象,但没有刻画出渔工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这部作品问世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于1930年就翻译了这部小说。
中篇小说。小林多喜二作。1929年发表。描写渔船“博光号”上渔工与监工浅川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野蛮和残酷,反映了工人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过程,塑造了工人的英雄群像。笔力雄劲、语言生动。
蟹工船
日本中篇小说。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著。小说被列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品。《蟹工船》是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是日本北洋渔业中一种捕蟹船,并且是一个小型加工厂,将捕到的蟹在船上加工成罐头成品。每年4月招收一批失业者上船做工,前往北海作业,8月回到基地,工人便也被自动解雇。这种情形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大部分工人的处境。于是,小林多喜二深入工人生活,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描写了在垄断资本统治下,船上工人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劳动非常繁重,完全失去人身自由,折磨、残害的种类繁多。渔工们出于偶然的机会在苏联的工人们那里学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办法,举行了抗议和罢工,并从中探求斗争经验,最终取得了胜利。小说鲜明生动也反映了日本工人阶级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
《蟹工船》
《蟹工船》 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小林多喜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1928年,日本函馆港蟹工船工人举行了罢工,小林多喜二亲自到函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了很多真实的情况,据此创作了中篇小说 《蟹工船》。作者在小说中艺术地再现了蟹工船渔工的悲惨遭遇和英勇斗争,正确地表现了日本工人阶级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港非常肮脏,港内停泊着货船和专门捕蟹的蟹工船。有一艘名为 “博光丸” 的蟹工船和其它蟹工船一样正准备出海。“博光丸” 船上大约有400多名工人,他们当中有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儿童,另外还有公司资本家的代理人等。
鄂霍次克海,风雪肆虐。工人站在又冷又滑的甲板上,身上系着缆绳干活。监工手里挥舞着大棒,大声叫骂。工人们住的舱室,大伙都叫它为 “粪坑”,整天散发着臭蟹的腥味,火炉奄奄一息,就像个冷藏库。大家都龟缩在那里,当听到 “开饭啦” 的叫喊时,他们爬起来,像囚犯一样贪婪地吞咽着臭咸鱼和米饭。
从函馆出发的几条破渔船,到了鄂霍次克海以后就分散了。有一条叫 “秩父丸” 的蟹工船终因经不起风浪,遇到危险,它多次呼叫求援,但 “博光丸” 的监工就是不准去救。只见 “秩父丸” 船和船上400多人全都沉到海里,工人们明白,船上400多名工人实际上是监工害死的。
工人们被迫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监工在工人中开展劳动竞赛: 赢者赏,输者罚。并制定各种极为残酷的刑法,如 “烙刑” 和 “堪察加体操” (即把人扔入海里)。渔工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事故不断发生。好不容易收工了,工人们回到舱室里累得睡不着,就议论开了。谈他们如何受欺压,谈内地工人不甘心受压迫而起来反抗之事,谈着谈着,大家的想法渐渐一致起来。正在此时,有一位患水肿病的工人死了。监工怕误工,只允许病号守灵。大家都清楚这位工人是被折磨而死的,他们决心为他报仇,决定搞怠工。
于是,工人们起来反抗了。大家表面上不露声色,每隔一天 “怠工” 一次。“怠工” 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大家心齐了,并提出 “不愿被宰割的人们,联合起来!”的口号。监工开始随身带着手枪,还不时开枪吓唬渔工。一天,海面刮起了风暴。渔工们嚷着: “停工了,停工了!” 渔工们汇成一支浩大的队伍。大家聚合在甲板上,并决定派代表拿着拟好的 “要求条件” 和 “声明”,到船长室递交给船长,全体渔工还在船长室外面示威。监工先是害怕躲了起来,后来手里拿着手枪出来见代表。工人们见监工拿枪威胁他们,态度又十分恶劣,气愤极了。一个渔工冲着监工的脸打了一拳,另一个渔工觉得不解恨,抡起圆凳子向监工砸过去,监工被打倒在地。怒不可遏的渔工们砸碎了船长室的玻璃,船长、杂工头子和工房代表吓得缩在一个角落里,一个个呆若木鸡。
傍晚,驱逐舰驶了过来。开始,渔工们还以为军队是保护他们的。等到从驱逐舰上下来一帮荷枪实弹的士兵,渔工们这时才醒悟过来。士兵们登上蟹工船,不由分说把渔工代表抓走了。
这次罢工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并不气馁,他们总结教训后,坚信只要团结一致,什么事情都能办到。后来他们又举行了第二次罢工,罢工取得了成功。公司被迫开除了监工,工人代表也从警察局放了出来。他们取得了斗争的经验,分别深入到各劳动阶层中去了。
小林多喜二的创作活动,以1928年为界,可分两个时期,前期大都取材于下层人民和工人的生活。作家怀着深切的同情,描写了贫民、妓女、学徒乃至工人的悲惨命运及其凄凉心情,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工人自发的反抗精神。后期是小林多喜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以工农群众斗争生活为基本题材,深刻揭露了日本现实社会的重大矛盾,反映了工人阶级从自发转为自觉斗争的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