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號(号)Hà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號1.háo ❶呼喊。張衡《思玄賦》:“號馮夷俾清津兮,櫂龍舟以濟予。” ❷泣。《文選》班固《東都賦》:“故下民號而上訴,上帝懷而降監,乃致命乎聖皇。”馮衍《顯志賦》:“楊朱號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絲。” ❸引聲長鳴。司馬相如《長門賦》:“白鶴噭以哀號兮,孤雌跱於枯楊。”馬融《長笛賦》:“求偶鳴子,悲號長嘯。” 2.hào ❶號令。司馬相如《上林賦》:“出德號,省刑罰。” ❷名稱。班固《西都賦》:“後宮之號,十有四位。”班固《東都賦》:“立號高邑,建都河洛。”張衡《西京賦》:“方今聖上,同天號於帝皇。” ❸宣稱,揚言。《文選》班固《西都賦》:“郊野之富,號爲近蜀。”杜篤《論都賦》:“濱據南山,帶以涇、渭,號曰陸海,蠢生萬類。” 號“号”的繁体字。 上一条: 号 下一条: 䊀
號“号”的繁体字。 上一条: 号 下一条: 㙱
號“号”的繁体字。 上一条: 号 下一条: 呺 号號ㄏㄠˊ;ㄏㄠˋháo; hào一1225①动批阅;评定。⑴中原官话。新疆鄯善〖 〗。~作业本。⑵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⑶西南官话。四川成都〖xau213〗。老师正在~本子。②动限定数量。吴语。江苏苏州。《何典》第六回:「后来一发~粥~饭起来,遂不免一顿饱一顿饿的半饥半饿过日子。」③动晾;晒。中原官话。河南原阳〖 〗。衣裳拿到外先~~吧‖皮袄一~就中。④动揣摩;猜测。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他的心性脾气我早~透了。⑤动记载;记录。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账‖想做的事干~簿里。⑥动用手轻轻地扶着或提着。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昭人言以手轻扶持羁靡之曰~。如…提衣襟曰『~着衣下摆』,轻持斗笠缨曰『~飘带』。」⑦名旅店的铺位、床位。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给你们留了三个~,你们来不来住?云南水富〖 〗。⑧名指容量或量度。吴语。江苏苏州〖 〗。上海崇明〖 〗。⑨量相当于「种、类、个」,常与指示代词「这」「那」连用。⑴东北官话。东北〖 〗。我工作了二十多年,没见过你这~人。周立波《暴风骤雨》:「这~马到十冬腊月天,一身毛退得一干二净。」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克非《春潮急》:「干这~事要得吗?」⑶湘语。湖南长沙〖 〗。咯~这种。⑷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⑸闽语。福建厦门〖 〗、闽侯洋里〖 〗。   號号(2次) 呼号;号叫。蓱~起雨 何~于市《天》
號号號❶美稱。《周禮·春官·大祝》:“辨六號: 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 五曰號,六曰幣號。” 鄭玄注:“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焉。” ❷哭且言也。《禮記·檀弓下》:“既封,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 鄭玄注: “號,哭且言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號,户高反。注同。” ❸號令。《禮記·樂記》:“鍾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横,横以立武。” 鄭玄注: “號,號令所以警衆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號,胡到反。” 《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鄭玄注: “號,令也。”(《通德堂經解》) 《易·旅》:“九五,渙汗其大號。”鄭玄注: “號,令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角 > 號筒 > 號 號 hào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符 > 號 號 hào 宋時進出宫門之符信。彩絹裹版爲之,或方或圓,以别其用。《宋史·輿服志六》:“門符制,以繒裹紙版,謂之號,皇城司掌之。敕入禁衛號,黄綾八角,三千道;入殿門黄絹以方,一千道;入宫門黄絹以圓,八千道;入皇城門黄絹以長,三千道。紹興二年正月所定也。後更宫門號以緋紅絹方,皇城門以緋紅絹圓,遂久用之。後復盡以黄,或方或圓,各隨其制。” 號CC96 (一)hao“号”的繁体。 (二)hao“号”的繁体。 號hào,háoH020 “号”的繁体。“号(hào)”又为《广韵》韵部用字。 〖號〗 (一)粵 hou4〔豪〕普 háo ❶ 大聲喊叫。許慎《說文解字》:「 〜 ,呼也。」范仲淹《岳陽樓記》:「陰風怒〜。」 ❷ 哭號,大聲哭。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七.陳忠愍公》:「老幼男女無不〜泣奔走。」
(二)粵 hou6〔浩〕普 hào ❶ 號稱,宣稱。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是時項羽兵四十萬,〜百萬。沛公兵十萬,〜二十萬。」 ❷ 號令,命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令。」 ❸ 稱號,別號。歐陽修《醉翁亭記》:「故自〜曰醉翁也。」
號 ☚ 号 于部 ☛ 00001460 |